简介:《烟花女儿翻身记》是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取缔妓院和改造妓女的纪录影片,影片与同一时期制作完成的故事片《姊姊妹妹站起来》形成颇具意味的对应关系。两部电影的现代性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均通过文本内外的妓女形象与表演行为得以展现。其中肢体、面容、声音等多个层次上的女性表演,以及创伤、规训、身份等多个文化议题,因应并配合新中国城市中开展的社会改造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在这两部影片的叙事脉络中,妓女是旧中国受压迫女性的缩影,她们因新政权的建立而转变为被解救和教育的对象,通过教育与改造活动被塑造为新中国意义上的"新女性"。而影片内与外的妓女/学员的表演,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政治生活和社会运动的集中体现,也呈现为教育、规训和身份重建的手段。两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延续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塑造的"新女性"形象,并使之对应于新的意识形态要求。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翻身时间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俯卧位通气治疗的8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电脑任意编号法划入A组与B组(n=41)。为两组患者实施差异性的翻身时间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结束时A组与B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潮气量及氧分压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发生2例、4例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翻身时间俯卧位通气治疗,不会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造成不良反应,可以适当延长翻身时间,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翻身法在经股动脉穿刺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经股动脉穿刺造影或支架置入患者62例。收集所有纳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等基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比较借助翻身用多功能枕的30°翻身法对经股动脉穿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程度、睡眠质量、血压、心率、运动耐量及并发症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应用30°翻身法后自感舒适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翻身后心率较翻身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制动带来不适感较对照组少;观察组1例血肿,对照组2例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猝死等)。两组患者术后1 w均行6 min步行试验检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穿刺路径介入治疗制动患者应尽早尝试借助翻身用功能枕应用30°翻身法,可改善患者自感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同时可显著增加活动耐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于平卧位、俯卧位下实施通气治疗,对照组为平卧位2h,翻身3次;实验组为俯卧位6h,翻身2次,然后平卧2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略有升高,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略低,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眼睑水肿、导管脱出以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不同翻身时间对通气质量、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并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翻身次数,延长翻身时间,这对于改善患者氧耗状况比较有利,也降低了护理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翻身间隔时间与压疮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4例我科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自亚低温治疗开始既采用传统翻身方式(每2小时翻身一次);实验组亚低温治疗3h后开始翻身(即平卧3h),翻身后每次均保持侧卧位1h,平卧位时间逐次增加0.5h,直至每6小时翻身一次。结果实验组共出现1例轻微皮肤冻伤(发生在在间隔6.5h翻身时)、2例I期压疮患者(均发生在间隔7小时翻身时),对照组出现1例压疮,两组患者皮肤冻伤、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每间隔6h翻身一次,采用单样本统计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病人过程中若将患者翻身间隔时间延长至6小时,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低温冻伤、压疮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翻身前行口咽部分泌物吸引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ICU在2022年5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该60例患者分成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翻身前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中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为6.67%,更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口咽部分泌物吸引量为(55.16±2.24)mL/d,较对照组更多,同时其机械通气时间为(6.01±0.45)d、住ICU时间为(9.55±0.45)d,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循证护理的实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同时可以更加充分的吸痰,辅助患者更好地治疗的同时促使其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总结1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规范化翻身作业流程应用体会。了解规范化翻身作业流程再经鼻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护理要点:通过对患者经鼻气道插管的管理,保证患者吸痰护理的有效性及及时性,避免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痰痂的形成,未发生气道堵塞的情况;为患者规范化翻身作业流程的运用,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导管脱落,压力性损伤及VAP的不良意外事件,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预防并发症发生;经过为患者提供鼻腔及口腔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口腔破溃情况好转;加强对患者营养管理,保证患者高代谢的需要。患者应病情好转,于入院后14天顺利脱机并拔出经鼻气管插管,转出NICU进一步康复治疗。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5-80岁之间;然后选择同时间段内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对位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的年龄在43-81岁之间,通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真菌分离、培养以及药敏检测的方法了解患者的肺部真菌感染情况。结果,在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感染念珠菌的患者比例最高,其次是曲霉菌属、卡式肺孢子菌。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采用机械通气的男性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最高。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上,呼吸内科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没有明显的特异性,我们需要结合感染情况选择相应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加强肺部真菌感染的防范于治疗,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呼吸内科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