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ICU住院期间感染CRE者纳入感染组,未感染CRE者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感染CRE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18例ICU住院患者中,36例发生CRE感染,感染率为30.51%,纳入感染组;余82例患者纳入未感染组。感染组手术治疗、频繁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频繁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长及血清IgA、IgG、IgM水平低是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OR均>1,P均<0.05)。结论ICU患者CRE感染风险较高,手术治疗、频繁使用抗生素、机械通气时间长及血清IgA、IgG、IgM水平低是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精准治疗的效果,为制订MDR-PTB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5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行结核病治疗的180例MDR-PTB确诊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为6个月阿米卡星、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18个月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根据是否完善10种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比例法分为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精准治疗组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等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80例患者中,精准治疗组113例,经验治疗组67例。精准治疗组药物的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卷曲霉素(0,0/113)、阿米卡星(2.65%,3/113)和卡那霉素(2.65%,3/113)、对氨基水杨酸(7.96%, 9/113)、丙硫异烟胺(11.50%,13/113)、氧氟沙星(38.05%, 43/113)、乙胺丁醇(39.82%, 45/113)、链霉素(76.99%, 87/113)。精准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药敏试验比例法进行药物调整104人次,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3人次)、丙硫异烟胺(13人次)、左氧氟沙星(43人次)、乙胺丁醇(45人次)。精准治疗组治疗成功率为78.8%(89/113),高于经验治疗组的52.2%(3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5,P=0.000 2)。精准治疗组和经验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2.3%(31/96)比34.0%(18/53)]、血肌酐升高[4.2%(4/96)比5.7%(3/53)]、白细胞计数减少[24.0%(23/96)比22.6%(12/53)]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比例法的传统MDR-PTB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仍是值得选择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8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利奈唑胺分成利奈唑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方案,利奈唑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两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使用利奈唑胺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组108例,对照组81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利奈唑胺治疗组经抗结核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0.4%(22/108)、47.2%(51/108)、21.3%(23/108)、20.4%(22/108)和13.9%(15/10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6%(7/81)、27.2%(22/81)、9.9%(8/81)、1.2%(1/81)和4.9%(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86、4.40、15.86、4.10,均P<0.050)。年龄≥45岁为使用利奈唑胺后白细胞计数减少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3.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9.25;OR=2.41,95%CI 1.09~5.35;均P<0.050],白细胞计数基线值高为使用利奈唑胺后白细胞计数减少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8,95%CI 0.30~0.76,P=0.002)。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时易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炎和视神经炎,临床上需要严密监测使用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碳青霉烯酶分布情况,并比较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hvKP)和耐碳青霉烯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non-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non-hvKP)两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49例患者分离的53株非重复CRKP菌株,使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初筛,拉丝试验进行高黏液表型初筛,使用PCR方法检测5种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2、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like),常见血清型(K1和K2)和毒力基因(rmpA和iutA),将同时检测出rmpA和iutA基因的菌株视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并对CR-hvKP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针对49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CR-hvKP和CR-non-hvKP两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CRKP存在广泛耐药,对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仍具有良好的敏感性。CRKP主要的耐药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52/53,98.1%),53株CRKP除1株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外,其余52株CRKP至少检测到1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中45株携带单一酶型,包括36株blaKPC-2(36/53,67.9%)、8株blaNDM(8/53,15.1%)和1株blaIMP(1/53,1.9%),7株携带两种酶型blaKPC-2和blaNDM(7/53,13.2%)。拉丝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3株CRKP检出7株(13.2%)CR-hvKP,其中2株拉丝试验阳性。测序结果表明CR-hvKP主要属于ST11型。CR-hvKP感染患者年龄几乎都在60岁以上(7/7),存在侵入性治疗(7/7)、肺部感染高黏液表型(2/7)以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7);CR-hvKP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44±4.70)%高于CR-non-hvKP感染患者(78.90±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25,P=0.032)。综上,重症监护病房CR-hvKP菌株以产KPC-2酶,荚膜血清型K2和ST11序列型为主,需加强对CR-hvKP菌株的监测与控制,防止耐药和高毒力菌株的共同进化。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0例/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肺通气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呼吸受限解除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FVC、PaO2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PaCO2、CRP、IL-6、PCT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2.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中,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其肺部感染,有利于改善其肺通气功能和血气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以社区为基础的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原地区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该院院收治的13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社区组,每组患者各65例。对社区组患者做结核病防治规划,对医院组患者做常规医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用药方式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社区组患者的(利福平+异烟肼)用药方案实施人数相比常规组较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3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治疗方式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对早期治疗转归无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植物耐盐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涉及诸多基因、蛋白以及多种耐盐机制的协调作用。植物对盐逆境的耐(抗)性机制是基于与盐逆境有关基因的激活与调控,这些基因和蛋白涵盖于整个盐胁迫应答过程中。以下就近年来植物耐盐性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贵州省耐多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筛查分析,探索提高耐多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筛查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和到现场调查的资料,分析贵州省耐多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情况。结果我省2016年登记的耐多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率为57.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我省耐多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率较低,需要加强市(州)级疾控中心和耐多药结核病定点医院传统药敏工作和加强和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的耐药筛查工作流程,提高耐多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率。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状况。 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20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自我院2018年6月-2019年5月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主要为患者气管分泌物、脓液、患处血液、穿刺液、排泄物等。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2019年CLSI标准执行,所采用的方法为纸片扩散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法。 结果:本次研究在样本中共分离出20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气管分泌物中样本构成占比61.5%、脓液中样本构成占比12.5%、患处血液中样本构成占比12.0%、其它分泌物中样本构成占比6.5%、患者穿刺液中样本构成占比4.0%、排泄物中样本构成比为3.5%;20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100.0%、85.71%、73.68%、62.41%、51.13%、42.86%,而对于万古霉素耐药率则为0%;fnbA、Pvl、clfA、tst、sec、sasX的阳性率分别为60.0%、88.5%、42.0%、7.5%、4.5%、0.0%;依据DNA标志物(DL-2000):fnbA基因为642bp、pvl基因为939bp、clfA基因为292bp、tst基因为594bp、sec基为325bp。 结论:本研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具有完全耐药性,分析原因可能是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及毒力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联系;菌株的毒力因子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可能是由于其分离标本、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包含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加入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不同类别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16年 8月 ~2018年 8月在本院就诊的 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其中 50例联合接受莫西沙星治疗,命名为莫西沙星组;其余 50例联合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命名为左氧氟沙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 3个月的连续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评估并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可得莫西沙星组评估为显效、有效的患者分别有 36例、 12例,左氧氟沙星组评估为显效、有效的患者分别有 29例 13例,莫西沙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高于左氧氟沙星组的 84.00%,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莫西沙星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在检查耐多药结核的临床应用方法,并与传统的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其应用价值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耐多药结核病人的药敏检查结果。51例病人均做了实时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的药敏试验,其中11例病人还同时作了传统的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为金标准,并对两种检查方法作对比分析,得出其应用价值评价。结果耐INH、RFP、EMB、SM、OFX共12例,耐INH、RFP共21例,耐INH、RFP、EMB共15例、单耐INH者2例,单耐RFP者1例。11例作两种检测方法的药敏结果符合率为97.22%。结论实时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可快速、灵敏、特异检测结核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