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胸腔镜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的手术体位、入路和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03月对17例AEG行右侧卧位经左胸腹完全腔镜下根治术右侧卧位经左胸行腔镜下下段食管的游离及清扫纵隔淋巴结,开膈肌,第七肋间肋弓下、腹直肌外缘做5cm长切口,腔镜辅助下游离贲门、胃及清扫胃左动脉、网膜淋巴结,普通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结果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110-190min,平均146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30-150ml,平均110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104枚,平均每例6.1枚;清扫腹腔淋巴结133枚,平均每例7.8例。术后住院9-14d,平均11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结论右侧卧位经左胸腹全腔镜下AEG的外科治疗是可行安全的,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达到左侧开胸手术效果。但其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随访。
简介:摘要观察分析胃管和空肠营养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并置的护理效果。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4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胃管和空肠营养管相结合运用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本组44例食管癌患者经护理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效果非常理想。实施食管癌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无法进食,这就需要给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因此做好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护理就极为重要,本文表明,良好的护理可有效的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有效的术后护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进行门诊收治入院的肝硬化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例84例,给予患者内镜指导下进行注射黏合剂联合静脉出血处的扎套治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的术后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止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分别是95.24%和78.57%。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对内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止血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口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数量、无病生存年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数量、无病生存年限和引流量结果分别是(22.42±1.17)个、(38.42±5.57)月和(400.40±134.90)ml,和对照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旋转变换体位胸腹联合切口方式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经胸手术与经腹手术两种入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收治的25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病例特征,比较不同手术入路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患者男女性别比5.491,平均年龄61.25±8.60岁,SiewertⅡ型206例(81.4%),Ⅲ型47例(18.6%)。II型患者共有113例接受经胸手术,93例接受经腹手术,而III型患者全部接受经腹手术治疗,经腹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经胸手术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优势明显。经胸手术组术后并发症为52.2%、经腹组为33.6%,两组间差异显著。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依次为胸腔积液(19.4%)、肺部感染(10.7%)、吻合口瘘(6.7%)、切口感染(6.7%)。结论本研究入选患者符合AEG患者一般病理特征,经腹手术治疗组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给予对照组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如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康复干预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及出院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中医临床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对74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证候调查,统计分析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损伤程度(GCS评分)、病程分期的分布特点。[结果]气滞血瘀型为颅脑损伤最多见的证型,其次为痰瘀交阻、血瘀气虚、瘀阻清窍、肝肾亏虚和规范外的其他证型。实证相关证型的男性发病较虚证相关证型更高,虚实两类证型在性别比的构成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滞血瘀、痰瘀交阻、瘀阻清窍、血瘀气虚以及规范外的其他证型分布峰值在20~39岁年龄段,肝肾亏虚型则在≥60岁的年龄段多见;气滞血瘀型多见于急性期、轻型患者,瘀阻清窍多见于急性期、重型患者,血瘀气虚和肝肾亏虚型多见于恢复期、中重型患者,痰瘀交阻型则多见于恢复期、重型患者,证型在年龄、损伤程度、病情分期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阻清窍、气滞血瘀、痰瘀交阻等实证证型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肝肾亏虚多见于老年患者。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以实证为主,而恢复期中重型患者虚实夹杂、实多虚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以助对此病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因初诊时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延误治疗,仅5例早期明确诊断,经积极治疗,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对头面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外侧或前额颞部外伤,伤后视力下降程度不明显,有眼部亮度及色觉异常改变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入性障碍,并早期作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视野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简介:目的观察MK-801对低强度激光视网膜照射后谷氨酸受体(NMDAR)表达的拮抗作用,探讨MK-801治疗激光视网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氦氖激光造成大鼠视网膜损伤模型,照后即刻肌注MK-801(2mg/kg),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MK-801对激光照射后视网膜细胞中NMDAR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后视网膜中NMDAR的表达显著增加,与视网膜的损伤程度相一致,照后给予MK-801可明显地减少视网膜中NMDAR的表达.结论谷氨酸受体的高表达可能是激光致眼损伤的机制之一,而MK-801可以通过抑制其表达来拮抗低强度激光所导致的视网膜损伤.
简介:摘要研究早产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的相关程度。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对本院收治276例高危早产儿患儿,在生后1小时-7天内进行测量血糖、头颅磁共振检查,并根据有无低血糖进行分组,观察低血糖与脑损伤的情况。结果伴低血糖早产儿脑损伤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磁共振检查可对早产儿脑损伤做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手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AKI发病率和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的患病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共发生AKI为54例(4.1%),发生在主动脉夹层瘤16例(26.2%)、急性肢体动脉栓塞10例(17.5%)、动脉狭窄/栓塞15例(3.3%),发生AKI的患者中死亡9例(16.7%).术前CKD的实际患病率为17%(397例),而术前提供肾脏病史的仅有5.7%(133例).使用造影剂、CKD病史、术中低血压、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与术后AKI的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上述四个危险因素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分别增加1.149、2.432、5.126和6.645倍(P<0.05).结论血管外科手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主动脉夹层瘤和动脉栓塞疾病.既往有CKD病史、术中低血压和发生MODS是AKI发生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需重视对CKD的术前诊断和评估,并加强围手术期肾功能的观察和保护,及早发现和干预AKI的进展,有助于改善AKI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