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腰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lower back pain,LBP)患者脑灰质体积及基于小世界网络方法的脑结构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LBP患者及2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进行了fMRI扫描。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比较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为了反映整体网络效率,通过脑网络的统计研究来比较两组间脑网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BP涉及多个脑功能区灰质体积减小(P<0.001);LBP的大脑网络表现出明显更长的特征路径长度(P<0.001),更低的集聚系数(P=0.001)、全局及局部效率(P<0.001),并倾向于具有不稳定且效率低下的大脑网络结构。此外,LBP患者在多个脑区均呈现了功能连接性的显著降低(P<0.001)。结论LBP引起多个脑区灰质萎缩及脑网络结构拓扑属性损害,为揭示LBP疼痛调节的神经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简介:目的:分析皮质电脑监测下手术治疗颅内结构性损害伴癫痫(EP)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四川智能公司ECoG监测仪,术前、术中、术后将8根银球状电极,按单双数分成两组,置于暴露的脑域上或用条状及网络状硅橡胶电极,将电极放置在手术野皮质表面,将每个脑回逐个仔细探测,记录,寻找EP放电灶,然后将不同部位的痢波仔细比较,确定原发灶和继发灶,标明记号,显微镜下将病变切除后再行ECoG检查,寻找致病灶。痢灶切除首先从痢波最明显处开始,如此反复,直至于术野内棘波等病灶清除为止。结果:32例患者,ECoG监测均有痢样放电,其中棘波、棘一慢综合波22例,尖一慢综合波6例,棘波、尖波混合放电4例,阳性率100%。术后,患者抽搐倒地等症状28例消失,4例偶有发作,但持续时间较前明显缩短,1~2min缓解,逐渐自行恢复如常。全部病例生活均能自理,28例患者能重返自己的工作、学习岗位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结论:ECoG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定位是进一步确定痫灶和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黑龙江省成人甲状腺结构异常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PPS)在黑龙江省管辖的13个地级市内选择3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中抽取120名当地居住1年以上的20~ 70岁居民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的甲状腺结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当地居民3 870例,其中男性1 248例、女性2 622例,年龄为(48.3 ± 12.6)岁;城市居民2 075例、农村居民1 795例。共检出甲状腺结构异常者2 144例,总检出率为55.40%(2 144/3 870);其中,甲状腺局灶结节性病变1 476例、弥漫性病变359例、弥漫伴局灶结节性病变309例,检出率分别为38.14%、9.28%、7.98%。女性甲状腺结构异常检出率为61.25%(1 606/2 622),男性为43.11%(538/1 248),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99,P < 0.01)。不同年龄组间比较,甲状腺结构异常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59,P < 0.01);且随着年龄增加,甲状腺结构异常总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73.576,P < 0.01)。不同地级市间比较,甲状腺结构异常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87,P <0.01);城市与农村间比较,甲状腺结构异常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 > 0.05)。结论黑龙江省成人甲状腺结构异常以局灶结节性病变为主,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不同地级市的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检出率有差异,但城市与农村之间未见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学历育龄妇女的生育观念。方法利用自设调查表,以门诊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调查生育妇女婚姻状况、学历、年龄与是否愿意生育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育龄已婚妇女进行分组(组1,已生育想再次生育组;组2,未生育且不想生育组),比较各组年龄差异及不同学历女性的生育观念。结果992名受调查者中包括298名未婚妇女和694名已婚妇女;298名未婚妇女中,有17名妇女已生育,且有13名有再次生育的计划,其余281名未婚妇女中有56名有生育的想法。694名已婚妇女中,已生育女性392名,其中98名有再次生育的计划,未生育的女性302名中213名有生育的计划,89名妇女没有生育的计划。对已婚妇女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年龄无明显差异,但已婚女性中有再次生育计划的大专以下学历者显著高于没有生育计划女性中大专以上学历者(37.44%vs11.30%;P=0.000)。结论不同教育程度影响育龄妇女生育观念,高学历女性生育观念为少生育或是不生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性质,评价其在急性阑尾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以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将之同病理结果及手术情况予以对比分析,探讨阑尾高回声结构和阑尾炎病理及病变现象间的相关性。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回声结构阳性33例,阴性45例。阳性患者中单纯性2例,化脓性18例,坏疽性13例,阳性率依次为12.5%、38.31%、86.67%,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同阑尾病理类型间为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阳性患者的组织粘连及穿孔率明显大于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周边高回声结构的出现是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阑尾周边出现高回声结构预示着组织粘连与阑尾穿孔的几率有可能增大。
简介:目的研究热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CAG发病机制及长期过热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用热水灌胃55℃蒸馏水,2.5mL/d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见正常组黏膜表面光滑,无糜烂,固有层无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无水肿,肌层无炎细胞浸润。热水组于灌胃后24wk,大鼠胃黏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束状增生插入黏膜固有层中。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黏膜宽度变窄。扫描电镜见正常组大鼠胃黏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黏液。热水组大鼠在24wk时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并见出血现象;在32wk时除见胃黏膜细胞萎缩、腺腔增大更加明显外,并见大量上皮细胞脱落、细胞破损、局灶性黏膜糜烂。透射电镜见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腺体饱满,腺腔完整,与周围连接紧密,腺细胞形态饱满,分泌颗粒丰富。热水组24wk,腺体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绕腺体。腺腔不规则。腺细胞萎缩,细胞间距增大,胞质内细胞器减少,分泌颗粒减少并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明显扩张,可见少量细胞的胞核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多,靠近核膜,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热水组32wk,细胞萎缩更加明显,胞质内细胞器锐减,早期凋亡现象更加普遍。结论长期过热饮食可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导致胃黏膜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