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循环肿瘤DN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方案,观察组行循环肿瘤DNA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各指标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循环肿瘤DNA,应用在弥漫大的B细胞淋巴治疗中,灵敏度和准备性都非常高,能够为后续疾病的治疗提供条件。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中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血常规检查的数据,筛选出具有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的患者,对比其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 结果: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影响较为明显。大血小板会导致血常规中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升高,而小红细胞则会导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降低。另外,大血小板还可能使血小板计数(PLT)的测定值呈现异常增多。 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对于出现大血小板和小红细胞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MPV和MCV的变化,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血小板异常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和确定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2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右腿下肢抽痛1周”入院。既往于2019年6月因“(左侧额颞岛叶)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额颞岛叶)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 WHO Ⅳ级)。术后常规行放疗及长期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药浴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3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0.05%醋酸氯己定溶液泡浴;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淋浴。比较两组患者的消毒效果、药浴耐受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所需护理时间。结果 两组体表采集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浴耐受度高于对照组,接触性皮炎和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药浴护理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药浴以2%葡萄糖酸氯己定淋浴替代0.05%醋酸氯己定泡浴可提高患者药浴耐受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营养护理导航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至2022年期间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营养护理导航干预,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多学科团队的指导,包括营养师、医生和护士等,共同制定并实施个体化营养治疗计划。对照组则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护理管理。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包括体重、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实验组在术后恢复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实验组患者的体重增加速度更快,血红蛋白水平更稳定,并且血清蛋白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护理导航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计划,能够满足患者术后身体恢复的需要,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也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营养护理导航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延长研究时间,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营养护理导航在其他疾病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泛素结合酶-9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Ubc9基因的质粒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进行瞬时转染,将实验对象分为:正常胃癌细胞A组(Normal组),脂质体B组(Lipo-2000组),空载质粒C组(NC-shRNA组),及目的质粒D组(Ubc9-shRNA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各组Ubc9、α-SMA、Bcl-2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结果:1.与各组比较,Ubc9-shRNA组转染后细胞凋亡增加(P < 0.05);2.Ubc9-shRNA组能显著的抑制胃癌SGC7901中Ubc9基因的表达(P < 0.05);3.Ubc9-shRNA组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中Ubc9、α-SMA、Bcl-2蛋白表达(P < 0.05)。结论:Ubc9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miR-34a-5p靶向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影响其表型M1的极化并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实验选择6~8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共18只,体重15~18g,随机分为三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组即对照组、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组即急性肺损伤模型组、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miR-34a-5p基因敲除组即干预组,每组6只小鼠,各组体外培养巨噬细胞48h后经尾静脉注射等量巨噬细胞悬液,继续喂养12h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根据Murata法计算肺损伤评分(IQ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性分子集落刺激因子1(CSF-1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IQA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则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发现,模型组肺组织TNF-α、IL-6、IL-10和TGF-β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IL-10和TGF-β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最后,模型组肺组织CSF-1R阳性表达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干预组则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噬细胞M1表型可能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miR-34a-5p可靶向调控巨噬细胞活化功能,特异性敲除miR-34a-5p可诱导巨噬细胞M2表型促进急性肺损伤的修复。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影响。方法 在我院筛选进行血液健康体检且同种血型的患者84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至 2021年4月,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n=42,常规检验),控制组(n=42,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将两组的检验结果准确率和工作质量评分对比。结果 控制组准确率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用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慢性咳嗽无痰患者53例,在其病因诊断中结合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53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成功50例,成功率为94.3%;不良反应发生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例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成功者得到明确诊断者46例,明确诊断率为92.0%;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为(0.4±0.9)%,中性粒细胞水平为(37.5±20)%,巨噬细胞水平为(58.8±21)%,淋巴细胞水平为(1.0±1.1)%。结论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用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中采用更昔洛韦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9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更昔洛韦治疗)和参照组(干扰素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更昔洛韦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筛选研究者医院在2021年4月-2022年8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24例,采取盲目抽签法分为2组,其中参照组采取常规血液管理干预,管控组则应用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观察各项血液检查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统计记录,管控组与参照组在不同抗凝试剂各组血液检查指标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存在明显变化,且管控组数据更优,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放置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管控组与参照组血液检查指标与出现数据差异性(P<0.05)。结论 在血液细胞检查中,采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干预,检查准确度更高,可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率,提高常规检查质量,具有推荐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于我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分别接受常规干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情况。结果 平均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对照组分别为(16.83±5.54)d、14.29%、90.48%,观察组分别为(10.89±3.09)d、4.76%、95.24%。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肿大、脾肝肿大消失时间,对照组分别为(5.15±1.65)d、(6.84±1.34)d、(7.51±2.31)d、(8.92±2.63)d、(9.19±2.12)d,观察组分别为(3.51±1.04)d、(5.45±1.82)d、(5.74±1.25)d、(5.96±1.98)d、(6.3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