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P=0.081,R+C+S组:R组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P=0.064,R+C组:R+S组P=0.016)。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无法手术的头颈部鳞癌(HNSCC)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初治疗的无法手术的HNSCC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同期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顺铂(75mg/m^2,第1天)和5-氟尿嘧啶(750mg/m^2,第2~5天)化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结果通过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和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标准,2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78.3%。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60.9%和52.2%,2例(8.7%)死于肿瘤复发,2例(8.7%)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局部出血及放射性黏膜炎等,治疗过程未发生急性并发症与严重的放射性损伤。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PF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HNSCC,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在颈动脉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患者行颈动脉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7年11月—2019年9月18例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7~72(58.8±6.6)岁;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头颈部鳞癌7例,其中5名患者在术前接受过放射治疗。完成综合术前检查后,术中完整切除肿物及受侵的部分颈动脉,并以自体大隐静脉重建颈动脉。观察患者术前颈部超声及颈部CT提示肿瘤包绕角度、下肢静脉超声所提示的大隐静脉情况及距汇入股静脉远心端5 cm处内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移植大隐静脉侧别、供体大隐静脉长度、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肿瘤包绕颈动脉角度、受体颈动脉吻合处内径,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患者住院时间、重建血管的通畅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及下肢供区并发症,随访期间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果术前超声探查及颈部CT示,18例患者大隐静脉在距汇入股静脉远心端5 cm处内径(0.53±0.14)cm;颈部CT扫描见肿瘤对颈动脉的包绕角度均超过180°,其中超过270° 15例、全部包绕颈动脉9例。术中大隐静脉取材长度(7.3±1.1)cm,取用左侧大隐静脉9例、右侧大隐静脉9例。颈动脉近心端吻合处均为颈总动脉,内径(0.74±0.06)cm;远心端吻合处位于颈总动脉14例,颈内动脉4例,内径(0.71±0.17)cm。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640±117)s。术中观察颈动脉受侵角度190°~360°(317°±56°),与术前影像学检查一致。18例患者手术时间4~6 h,术中出血200~500 mL,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13 d)。术后病理提示侵犯颈动脉血管壁组织13例。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06个月。18例中,死亡2例、局部复发1例,余15例无瘤生存;术后颈动脉CT血管成像示重建血管均通畅,未见移植血管破裂、感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形成,供区下肢均未见水肿、跛行等血液循环障碍并发症。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颈动脉重建手术中,大隐静脉具有易于取材、移植物感染率低等优势,同时该手术能在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下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整合性纵向式临床教学理念强调连续性?¢整合性和纵向性,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尝试将这一教育理念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专科培训,并反馈调查学生对此次临床教学活动的客观感受和评价。结果显示整合性纵向式临床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及临床学习效果。尤其在肿瘤放射治疗培训方面,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简介:摘要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和转移。目前,手术联合放化疗是HNSCC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对已转移或复发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因此,深入探讨HNSCC致病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是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上共价结合化学小分子基团,既是蛋白质功能调节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常伴随PTM异常,并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PTM可作为肿瘤的诊疗靶点。本文就几种主要的蛋白质PTM与HNSCC的关系进行综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及糖基化等,以期为HNSCC的诊治提供线索。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及转移头颈部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复发及转移头颈部癌患者104例,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2例、稳定22例、进展40例。总有效率为40.38%(42/104),总控制率为61.54%(64/104)。主要毒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肝肾损害、皮疹,以轻度反应为主。结论:在复发及转移头颈部癌的治疗中,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总体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的84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I与护理组II均42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护理组II均低于护理组I,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并发症诱发率是21.4%,护理组II是7.1%,护理组II低于护理组I,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护理中的实行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可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鼻咽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是由鼻咽部细胞失去控制地增殖所致,以无症状性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随有头疼、听力下降、鼻塞、流鼻血、耳鸣等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向上可累及颅内、眼眶、脑神经,向两侧会累及中耳、咽旁,还可向骨、肺、肝等器官处转移,相应部位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射治疗是临床治疗鼻咽癌的常用方法,通过放射线消灭和根治局部肿瘤的原发灶或转移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但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易出现张口困难、口干舌燥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机体不适感,加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为此应配合全程护理干预来满足患者需求,并配合头颈部功能锻炼改善患者颈部肌肉和咀嚼肌纤维化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放射治疗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本研究以某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100例鼻咽癌住院患者为例,通过分组护理来深入分析全程护理+头颈部功能锻炼对患者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使用成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8名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将全部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9名患者。全部对象的引导化疗方法都实行TPF方法,参照组实行顺铂同期放疗和化疗,实验组结合尼妥珠单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中位无病生存期(mDFS)、1年后的生存概率和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结果:全部对象经过诊治以后,实验组和参照组分别有23、18名患者得到完全缓解,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9.49%远远高于参照组的58.97%,(P0.05)。结论:针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采用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成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mDFS以及治疗1年后的生存概率比单纯采用同期放疗的方法更高,并且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科学研究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功效,锻炼健康教育处方的临床医学专业方案设计及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某院于 2019 月 10 月 ~2020 年 10 月接受治疗的60 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 30 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普通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的是以普通护理为基准的头颈部肿瘤放疗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经护理一段时间后收集相关数据并比较病人各项生活质量。结果:结论:健康教育处方的临床医学专业方案设计和运用具备非常理想的效果,有利于降低肿瘤放疗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确保肿瘤放疗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