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中联用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与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88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两组患者检查期间均选用CT智能最佳管电流调节技术和智能最佳管电压技术,实验组(44例,应用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对比剂用量)。对比两组对比剂用量、受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对比剂用量(43.31±5.71)ml,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有效剂量(ED)(4.21±0.33)msv、CT剂量指数(CTDIvol)(16.22±0.73)mGy,较之于对照组,P>0.05;组间各项图像质量参数比对呈P>0.05。结论:将个性化低对比剂用量与智能低辐射剂量CT技术联合应用于头颈部动脉CTA临床检查中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效能达标,同样可减少患者受辐射剂量,检查更安全更可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头颈部CTA检查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结果:在292例头颈部CTA影像资料中,正常病例仅为31.5%,动脉瘤、血管畸形占比高达20.89%。结论:通过不同年龄段检查的比较分析,充分体现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分别设为常规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所检查对象均为同一批患者,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衰减值、CNR(载噪比)以及SNR(信噪比)]、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值)、CTDlvol(CT剂量指数值)、ED(有效剂量)]。结果: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实施头颈部CT血管造影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选择常规剂量以及低剂量扫描技术完成疾病诊断,分别设为常规剂量组以及低剂量组,所检查对象均为同一批患者,组间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衰减值、CNR(载噪比)以及SNR(信噪比)]、辐射剂量[DLP(剂量长度乘积值)、CTDlvol(CT剂量指数值)、ED(有效剂量)]。结果:低剂量组C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差别不明显(P>0.05);低剂量组SNR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低,噪声以衰减值相较于常规剂量组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滑膜肉瘤的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头颈部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7~75岁。总结其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镜下多由梭形细胞组成,表现出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性,部分还可见上皮样细胞形态,形成双相分化的典型病理特征。24例患者中除1例因无法耐受手术仅行活检确诊外,余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手术治疗3例,术后辅助放疗5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术后辅助放化疗8例。随访时间为3.0~11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5.2个月,失访2例;复发10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1例;死亡12例。患者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4%、58.9%和39.2%。结论头颈部滑膜肉瘤复发率高,常远处转移,预后差。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尽可能行根治或扩大切除。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5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放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能谱CT技术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0.4~2021.8期间60例患者进行能谱技术检查头颈
简介:摘要虽然头颈部结构微细复杂,但高分辨率MRI显著提高了头颈部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本文论述了定量MRI在视神经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网膜母细胞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鼻咽癌、口咽癌、喉癌、甲状腺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涎腺多形性腺瘤、淋巴瘤和炎性假瘤等头颈部疾病的显示与评估、鉴别诊断、分期与分级、疗效评估与预测、预后预测以及发生机制研究方面的作用,并阐明了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解决思路。未来建议严格做好临床研究设计,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统一的诊断、评估和预测标准,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全国多中心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提升定量MRI在头颈部疾病诊疗中的价值,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提高诊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简介:摘要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评估是其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成功施治的前提和关键。评估内容不仅包含原发灶和转移灶的位置、范围,也应同时涵盖器官功能状态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并贯穿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全过程。本文论述了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评估方法,着重强调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对不同肿瘤、不同病例进行精准化、个体化的评估,以达到全面认识肿瘤并合理、精准施治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头颈部EMP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4~74岁。病变部位位于鼻腔3例,鼻咽部2例,喉部2例,鼻窦1例,口咽部1例,颈部淋巴结1例。根据肿瘤病变范围,能彻底切除(切缘阴性)的首选彻底切除,不能彻底切除的行术后放疗或者单纯放疗。分析EMP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阻塞症状及局限性包块。所有患者病理均证实为单克隆浆细胞病变,骨髓穿刺均未发现异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其他病灶。10例患者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单纯放疗,2例同时接受了手术和放疗。随访时间为16~12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2个月。在随访期间,5例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无局部复发及进展,1例单纯放疗患者及1例术后放疗患者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1例术后给予放疗的患者,7年后复发,再次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无复发。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迹象。结论头颈部EMP预后好,对于可彻底切除的病变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患者治疗预后及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157例头颈部AC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85例,发病年龄14~72岁。根据是否发生肺转移,将患者分为肺转移组(88例)和未肺转移组(69例)。应用SPSS 2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来计算统计学差异。应用R Studio 1.2.5042版软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无肺转移生存期(lung metastasis-free survival,LMFS)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5%、85.2%,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7%和34.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部位、病理组织学分级、是否伴高级别转化、Ki-67、T分期、淋巴结状态是肺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χ²=11.78、10.41、4.06、4.71、5.37、16.20,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为颌下腺或舌下腺(HR=3.53,95%CI:1.19~10.46,P<0.05)、较晚的T分期即T3-4期(HR=3.09,95%CI:1.54~6.23,P<0.05)、病理组织学Ⅱ-Ⅲ级(HR=2.47,95%CI:1.26~4.86,P<0.05)是ACC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C患者易发生远处转移,其中以肺部转移为主,显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原发部位、T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可以作为ACC肺转移风险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