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较为复杂的外科感染,一般是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形成。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婴幼儿也时有发生,尤以男性为多见。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名称,如肛门旁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等。中医一般称为肛痈,也有其他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瘘。中医认为肛周脓肿多因嗜食肥甘、辛辣、醇酒等物,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也有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肛腺感染后炎症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成。
简介:摘要:本实验对一例疑似犬瘟热病例进行了临床和实验室综合诊断。该病例主要表现为精神和食欲不佳,被毛枯燥、杂乱,可视粘膜发红,眼睛有脓性分泌物,结膜发炎,鼻流少量脓涕,鼻头干燥,轻度咳嗽,粪便有臭味、量少,尿少颜色深。应用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临床检查的方法,以及血液常规检查以及CDV快速试剂盒对该病例进行检测。结果病犬体温40.1℃,脚垫皮肤轻度角质化,肺部出现啰音,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均减少,CDV快速试剂盒检查阳性。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判定该犬所患疾病为犬瘟热。应用单克隆抗体、双黄连、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庆大霉素、鱼腥草、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6,ATP,辅酶A等药物对犬进行治疗,从第三天开始病犬食欲好转,体温不再升高,鼻、眼分泌物呈减少趋势,继续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第九天眼、鼻未见分泌物,体温正常,大便和尿液正常。本实验结果可以为犬瘟热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