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对肺癌患者治疗时所采用的手术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讨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以及开胸根治术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既往手术数据158例,此病例均为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上述手术方式的肺癌患者,根据研究需要且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均分成两组,展开区别手术治疗,参照组执行开胸根治术治疗方案( 79例)、研究组执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方案(79例),并针对性统计组间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各项研究数据,并以此研究数据作为本次研究标准。结果 组间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胸腔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长各项指标以研究组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术后肺功能FEV1、FVC、MVV各项指标,组间数据变化以研究组数据显示优势性,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统计出血、漏气、切口感染、胸腔积液发生率,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研究组3例(3.80%)、参照组14例(17.72%),有差异(P<0.05)。患者总满意率,组间数据各自显示研究组78例(98.73%)、参照组65例(82.28%),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经研究,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早中期及部分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展开临床手术治疗,显现出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得到很大程度优化,同时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并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可获得患者认可及较高满意率,建议广泛推荐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常规肺癌化疗护理配合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化疗的80例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SAS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两组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焦虑评分更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将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分化脂肪细胞(DFAT)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向培养液中加入脂多糖(LPS)或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离培养C57BL/6小鼠DFAT,并对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通过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成脂、成骨干性鉴定,利用Transwell小室将DFAT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在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人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精氨酸酶-1 (Arg-1)、壳酶蛋白(Ym-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量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加入LPS或IL-4刺激,可诱导RAW264.7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将DFAT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发现,DFAT细胞可使巨噬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M1组和对照组M0组比较,M1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TNF-α的表达显著增高(5.02±0.71比1.00±0.02,t=5.648,P<0.01)、iNOS的表达显著增高(7.44±1.56比1.00±0.06,t=4.143,P<0.01)、MCP1的表达显著增高(19.64±2.48比1.00±0.04,t=7.510,P<0.01);M2组M0组比较,M2型巨噬细胞相关基因Arg1的表达增高(165.40±45.72比1.00±0.07,t=3.597,P<0.05)、IL-10的表达增高(6.86±1.91比1.00±0.07,t=3.055,P<0.05)、YM-1的表达增高(5.17±2.27比1.00±0.03,t=1.834,P<0.05);DM1组较于M1组,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0.93±0.40比5.02±0.71,t=4.979,P<0.05)、iNOS的表达显著降低(1.61±0.83比7.44±1.56,t=3.302,P<0.05),MCP1的表达显著降低(2.22±1.27比19.64±2.48,t=6.244,P<0.05);而DM2组与M2组比较,Arg-1的表达显著增高(493.10±55.37比165.40±45.72,t=4.563,P<0.05)、IL-10的表达显著增高(87.84±26.90比6.86±1.92,t=3.002,P<0.05)、YM-1的表达显著增高(49.11±11.07比5.18±2.28,t=3.887,P<0.05)。结论DFAT细胞可抑制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具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形态特征的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like clear cell renal carcinoma,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3例CCPRCC-like C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肿块最大径9 cm。镜下观察3例病例均包含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样(CCPRCC-like)及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样(CCRCC-like)两种区域,前者在整个瘤体所占比例为20%~90%。CCPRCC-like区域含有囊、乳头、腺管状结构。细胞核远离基底膜,细胞核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1级。在CCPRCC-like区域,细胞角蛋白(CK)7表达范围10%~80%,中等及以上强度表达。CD10表达均为100%,主要为顶端胞膜表达。在CCRCC-like区域,1例CK7阴性,其余2例为60%和5%,均呈中等强度表达。CD10表达范围均为100%,有顶端胞膜、核旁高尔基及完整胞膜3种表达方式。碳酸酐酶Ⅸ在两种区域中均为胞膜表达,范围均为100%。所有病例均显示存在染色体3p缺失。结论CCPRCC-like CCRCC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存在相似性,但存在染色体3p缺失,其本质是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诊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多在接触致敏食物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腹泻、黏液便、血便、反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物过敏原激活肠道T细胞分泌TNF-α、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向肠腔迁移,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物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近年来粪便生物标志物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但在胃肠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该文将重点阐述粪便钙卫蛋白、粪便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GBC(Lnc HGB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观察LncHGB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LncHGBC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5.323±2.330,MCF7:2.963±1.304,T47D:4.017±1.750,BT549:2.670±1.170)及正常乳腺细胞MCF10A(1.247±0.576)中的表达差异。应用小干扰技术(si-RNA)敲低LncHGBC的表达量,并利用EDU实验(阴性对照组比敲低组为48.330±6.236比20.330±3.682,t=5.468,P<0.05),平板克隆实验(阴性对照组比敲低组为68.330±8.498比39.670±4.110,t=4.295,P<0.01)、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阴性对照组比敲低组为0.900±0.081比0.576±0.057,t=3.894,P<0.01)、Transwell实验(阴性对照组比敲低组为71.667±8.498比45.000±4.082,t=4.000,P<0.05)检测LncHGBC敲低后对MDA-MB-231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借助双荧光素酶实验探索LncHGBC调控miR-618分子机制。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费舍尔精确数据检验。结果RT-PCR检测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T47D、BT549)中LncHGBC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323±2.330、2.963±1.304、4.017±1.750,2.670±1.170,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细胞MCF10A(1.247±0.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U实验结果显示,敲低LncHGBC后,EDU阳性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20.330±3.682比48.330±6.236,t=5.468,P<0.05)。平板克隆实验显示,敲低LncHGBC后,细胞集落的数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39.670±4.110比68.330±8.498,t=4.295,P<0.01)。CCK-8实验显示,敲低LncHGBC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0.576±0.057比0.900±0.081,t=3.894,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敲低LncHGBC组细胞穿膜数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45.000±4.082比71.667±8.498,t=4.000,P<0.05)。侵袭实验显示敲低LncHGBC组细胞穿膜数目低于对照组(21.333±4.189比43.666±4.497,t=5.139,P<0.05)。RT-PCR结果显示敲低LncHGBC,能够上调miR-618表达(2.500±0.408比1.000±0.122,t=4.977,P<0.01)。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LncHGBC可以结合miR-618抑制miR-618的表达(2.500±0.408比1.000±0.122,t=4.977,P<0.01)。结论LncHGBC在乳腺癌中表达量增高,并通过降低miR-618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旁斑装配转录物1(Lnc NEAT1)靶向微小RNA(miR)-506-3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82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 NEAT1的mRNA表达水平;构建miRNA-Control、miR-506-3p和短发卡RNA(shRNA)-Control、shRNA-Lnc NEAT1慢病毒结肠癌细胞株,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 NEAT1和miR-506-3p的靶向关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Transwell分别检测shRNA-Control和shRNA-Lnc NEAT1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hRNA-Control和shRNA-Lnc NEAT1细胞中LAMC1的蛋白表达水平。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Lnc NEAT1在结肠癌组织(1.93±0.18)中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52±0.06,t=33.337,P<0.05)。过表达Lnc NEAT1-WT后,miR-506-3p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0.39±0.04)较miRNA-Control组显著下降(1.50±0.12, t=26.405,P<0.05)。shRNA-Lnc NEAT1细胞48 h(0.69±0.03比1.15±0.03,t=20.129,P<0.05)和72 h(0.82±0.07比1.48±0.06,t=12.651,P<0.05)的增殖活力明显低于shRNA-Control。shRNA-Lnc NEAT1细胞的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shRNA-Control(47.67±5.81比155.33±12.51,t=13.649,P<0.05)。shRNA-Lnc NEAT1细胞中LAMC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shRNA-Control显著下降(0.48±0.04比1.39±0.11,t=30.883,P<0.05)。结论Lnc NEAT1可能通过负向抑制miR-506-3p的表达,增强LAMC1的表达,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418例,女860例;中位年龄81(75,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728例,股骨颈骨折550例。绘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得到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根据最佳截断点分别将NLR、MLR、PLR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髋部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NLR、MLR、PLR中位数分别为5.43(3.87, 7.88)、0.40(0.29, 0.54)、158.40(118.00, 222.50)。术后共153例(12.0%)患者发生谵妄,利用ROC曲线研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13(57.5%、77.1%、0.726)、0.512(52.3%、74.0%、0.663)、201.125(68.6%、73.3%、0.751)。其中NLR升高(OR=2.046,95% CI:1.322~3.166,P<0.001)、MLR升高(OR=1.568,95% CI:1.039~2.367,P=0.032)、PLR升高(OR=3.489,95% CI:2.290~5.317,P<0.001)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NLR≥7.613、MLR≥0.512和PLR≥201.12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NLR、MLR和PLR对术后谵妄预测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的含量。方法 使用色谱柱,DIKMA,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醋酸铵溶液(取醋酸铵3.85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34:66)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非索非那定在浓度0.0500 mg/ml~0.1499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9);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1.4%(RSD = 0.4%,n = 9);常温下贮存,含量样品溶液20小时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测定方法适用性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含量的测定。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较常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不同患者临床过程、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差异较大。AITL肿瘤微环境(TME)的细胞数量和成分可变,除肿瘤细胞外,还包括非肿瘤细胞和基质,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以及丰富的细胞因子成分,其中,TILs是TME的关键成员,可能对AITL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AITL中TILs的主要构成与预后、不同TILs与治疗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AITL中TILs的特征并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以期寻找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开辟AITL免疫药物治疗研发的新领域。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在采取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时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月,纳入我院70例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最终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MMSE、HPLP;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HPL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通过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发生于躯干部位比较多见,头颈部位极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我科收治的左鼻前庭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患儿,在全身麻醉下行显微镜辅助下左鼻前庭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目前随访近4年,肿瘤未见复发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