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腰椎的多节脊柱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整理收集2009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腰椎多节的脊柱骨折患者112例,经临床诊断,I型(即相邻型)患者80例,II型(即非相邻型)患者32例,采取椎弓根钉的复位固定法对患者给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的生理弧度与椎体高度均有明显恢复,期间经过3个月至4年的随访,MSF患者复位后的椎体高度没有明显丢失,也没有断棒及断钉状况,根据Frankel分级的分析,患者取得了不同等级的恢复。结论对MSF患者,实施椎弓根钉的复位固定法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了患者的脊柱稳定性,为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提供了条件。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 脊柱骨折 临床诊断 椎弓根钉 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钉棒与AF内固定失败比较,探讨基层医院在骨折后路手术选择内固定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170例骨折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钉棒系统61例,AF内固定系统109例。其中钉棒系统内固定失败2例,AF内固定系统失败15例。结果AF内固定系统与钉棒系统在内固定失败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内固定系统在费用低廉,操作方便上有优势,但在内固定失败尤其是断钉更易出现。

  • 标签: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 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时间在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目标选择为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采用1:1信封随机分组法来将所有入选本次研究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为不同小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治疗方式,并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在选择后路手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模式后,两组患者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达到椎体解剖高度以及治疗整体有效率方面,均为观察组患者更具有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后路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后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脊柱骨折患者中抽取5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口长度小,两组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越,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对于患者而言是更好的选择方案。

  • 标签: 后路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颈硬膜外阻滞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ASAⅠ-Ⅱ级、在颈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乳腺手术的成年病人,连续监测阻滞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及潮气量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F、TP及MAP无显著变化;LF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LF占总功率的比较明显下降(P<0.05);LF/HF和VT减少;HR明显下降。HRV的改变与MAP、H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硬膜外阻滞可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性,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

  • 标签: 颈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 心率变异性 血压 潮气量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实施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的56例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手术入路方法划入前路组与后路组(n=26)。前路组实施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后路组实施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肢体运动评分及患者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M、ADIA评分比较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前路组患者FIM、ADIA评分均上升幅度较大,与后路组评分对比差距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脊柱畸形症状均得到改善,前路组患者的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优于后路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前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治疗在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择取70例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12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前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在椎体塌陷、切口感染、腰间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运用手术治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最大程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腰椎 多节段脊柱骨折 前入路手术治疗 后入路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腰椎多节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腰椎多节脊柱骨折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0.2—2021.10,样本共计70例,用数字奇偶法作分组处理,实验组(35例)施以后手术入路治疗,对照组(35例)施以前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椎体后缘高度(33.67±3.54)mm、椎体前缘高度(33.69±4.46)mm均比对照组要高(P

  • 标签: 后入路手术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病人()接受微创治疗后的效果。方法:于2020年5月1日~2022年1月1日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治疗的40例脊柱骨折病人()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传统手术组(开放式内固定手术,20例)与微创手术组(经皮微创手术,20例),研究指标为手术指标、预后时间指标。结果:微创手术组脊柱骨折病人()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切口大小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手术组脊柱骨折病人()住院时间、骨折线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传统手术组,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骨折病人()接受经皮微创手术预后效果更好,能够加快预后进程,并且手术指标优势更加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经皮微创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预后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成效。方法:本院随机抽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56例分析,划分为2组/一组28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护理总有成效指标结果,护理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成效数据结果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胸腰段脊柱骨折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名患有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收集并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结果: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脊柱稳定性得到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统计学分析表明,手术治疗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p < 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脊柱骨折的方法,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后路手术 内固定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单节“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骨折后陈旧性椎体后凸畸形患者共21例,既往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8例,后路手术治疗1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疼痛的VAS评分为4.3~7.5分,平均5.6分;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进行评定,A级5例,B级3例,C级7例,D级2例,E级4例。本组后凸畸形的Cobb角为28°~75°,平均48°,后凸顶端均为原骨折椎体节,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节“蛋壳”技术于后凸顶椎处进行椎体截骨,通过椎弓根固定系统加压固定。观察手术前后后凸畸形的矫正率、疼痛VAS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2个月。手术平均用时212min(128~360min),平均出血量为800mL(400~2200mL)。术后后凸角平均为13°,平均矫正约35°;腰背部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访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比术前平均降低3.3分。结论单节“蛋壳”式椎体截骨术截骨后前中后三柱均为骨性接触,融合率高,矫正效果可靠(平均35°),避免了前方大血管损伤的危险,此术式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这一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管患者行食管切除术后发生胃穿孔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食管患者1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例,其中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为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的5例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4人,治愈率为80.0%,死亡1人,死亡率为20.0%;对照组患者治愈2人,治愈率为40.0%,死亡3人,死亡率为60.0%。两组患者治愈、死亡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切除术后并发胃穿孔患者,通常体制虚弱,不适合手术,所以在临床上尽量治疗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食管切除术中,术者应尽量避免手术损伤,保证胃游离充分,才能良好的预防并发症。

  • 标签: 食管癌切除术 胸胃穿孔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网膜清扫在食管下段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大网膜清扫患者与传统组350例患者在手术时间,3年生存率,腹部并发症,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结果大网膜清扫组在3年生存率,淋巴结转移率上高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上无区别,而腹部并发症远低于传统组。结论大网膜清扫在食管手术中安全,有效,可作为常规术式。

  • 标签: 食管癌 大网膜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