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采用鼓膜穿刺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在我院接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病患11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单纯的激素治疗设为常规组,另一组病患给予鼓膜穿刺手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设为观察组,每组各56例病患,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了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6.4%,常规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9%,故观察组病患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病患。结论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采用鼓膜穿刺手术,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实行。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盆腔肿瘤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放疗期间摆位误差所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40例盆腔肿瘤疾病患者,根据膀胱充盈度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自主憋尿方式保持膀胱充盈后接受放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CT的定位膀胱容量测定仪确定膀胱充盈度后接受放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情况、不同部位放射剂量、放疗效果、放疗不良反应情况、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NF-α、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量、不同部位放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临床用药方面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线定于2023年10月~2024年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内本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就职的36例工作人员,分别开展常规管理模式与PDCA管理模式,比对两组管理模式下的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应用PDCA管理模式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工作积极性、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及规范无菌操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期间(P<0.05);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空气、器具及操作台面的细菌分布情况较常规管理期间显著减少(P<0.05);用药不安全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期间(P<0.05)。结论: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不仅能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工作积极性、工作流程及无菌操作,还能改善临床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高热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预后良好率达76.7%,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50.0%,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高热护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ORCT)适充治疗牙体牙髓病(DPD)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32例D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行ORCT超充的116例作为对照组,行ORCT适充的11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治疗总有效率、咀嚼功能情况和治疗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观察组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90%比70.69%,P<0.05);观察组患者咬合力、咀嚼效率水平分别为(138.31±13.42)lbs、(91.26±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6.57±11.36)lbs、(77.42±7.2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GI、BI评分分别为(0.38±0.03)分、(0.42±0.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0.67±0.06)分、(0.73±0.0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7±0.11)分、6.03%,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18)分、13.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牙髓情况、术前尖周病变、根管情况、治疗史、牙体修复状况与治疗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有尖周病变、牙体修复不良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ORCT适充治疗DPD可以提高远期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远期咀嚼功能,有效缓解疼痛,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前有尖周病变、牙体修复不良是治疗DPD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且严重的眼科疾病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减少视力损失和维护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B-CU)相结合的技术,对DR进行早期筛查和严格评估。这两种具有互补性质的检测手段,能够共同检测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改变,并定位出病变区域。我们发现,FFA和B-CU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DR的检测精度,尤其是在DR的早期,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血管病变主要以微循环障碍、结构改变为主时,其诊断卓有成效。本研究结果强烈证明了,相对于单一检测手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在DR病变的早期检出和病变程度评估上拥有更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D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建立在对其病理机制和发病进程的准确了解上。本文研究探讨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U)在DR中的诊断价值和作用机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FFA和CDU的检测,发现使用这两种技术能更加准确地检测到DR的存在,并且能评估其病程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应用FFA和CDU联合技术能有效识别和评估DR的病程,根据其血管通透性、血流速度、血液灌注状态等多维度信息,对DR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众多可能的入口。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52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34例患者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48例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34例患者中,男69例(51.5%),女65例(48.5%),年龄范围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8岁。阿比多尔组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均为6 d,对照组为4 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31)。3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 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第7天病毒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 P=0.79)。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42.3%(22/52)]、阿比多尔组[35.3%(12/34)]和对照组[52.1%(25/48)]患者治疗后第7天影像学仍为进展表现(χ2=2.38, P=0.3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不良反应生率为17.3%(9/52),阿比多尔组为8.8%(3/34),对照组为8.3%(4/4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 P=0.33)。结论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确认。
简介:摘要: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痛原因之一,外科阑尾切除术长期以来一直是急性阑尾炎的标准治疗。然而,随着微生物组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阑尾在免疫调节、微生物平衡维持和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且阑尾切除术后存在一系列潜在的并发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成人的急性无并发症性阑尾炎的手术切除是非必要的。随着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 ERAT)被提出,ERAT通过肠道逆行的方式,在保留阑尾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可解除阑尾腔的梗阻,有着创伤小、无疤痕等优势,在成人急性无并发症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中逐渐显示出其优势。本文报告了一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经ERAT等联合治疗的病例,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镜下治疗,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为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提供临床资料。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