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80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7月13日至2016年6月30日,安徽省气象台朱月佳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式中心(EMC)进行了一年的交流学习,开展多模式集合预报应用项目研究。

  • 标签: 环境预报 交流 美国 合作 环境模式 集合预报
  • 简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2007年计划由ECMWF理事会2006年9月第66次届会通过,该计划来源于2007~2010年的4年规划,此规划可从下列网址获得:www.ecmwf.int/about/programmatic,本文只介绍2007年用户关心的主要活动和目标。

  • 标签: 中期天气预报 欧洲 ECMWF ECMWF 理事会 INT
  • 简介: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建设”基本思路,设计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体系,保证了各项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初步形成了12个研究和业务团队: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臭氧与辐射、酸雨、边界层、数值同化、大气成分数值模拟、化学输送数值模拟、大气成分气候效应、大气成分反转数值模拟、常规预报要素分析。2005年在研和新获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0多项。对原有的观测站网和大气化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增容及整合,重新布设了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牵头实施“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台站行列;完成了2个拟新建本底站(云南香格里拉、新疆阿克达拉)论证试验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了湖北金沙预选本底站站址,即将启动科学论证工作;开展“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人员培训,大力推进酸雨工作业务化。

  • 标签: 大气成分 服务中心 观测站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大气本底 化学实验室
  • 简介:2008年9月30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运行了新版预报和分析系统Cy33r2(内部标签Cy35r1),该版本中的主要变化是:

  • 标签: 中期天气预报 预报系统 欧洲 业务
  • 简介: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开展大气环境评价工作已10年。使用的复杂下垫面的评价模式,山谷风、海陆风扩散模式和三维数值差分模式,技术和方法是比较先进的,1990年6月份这个所获得了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甲级环评证书。(王奉安)

  • 标签: 区域气象中心 海陆风 大气环境评价 山谷风 差分模式 扩散模式
  • 简介:1交流目的根据中加气象科技联合工作组第11次会议纪要相关内容,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孙军和强天气预报中心刘鑫华于2009年10月26~30日赴加拿大安大略风暴预报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旨在全面了解加拿大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业务开展情况,重点学习强对流、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集合预报技术在业务中应用的经验。

  • 标签: 风暴预报 加拿大 安大略 交流 天气预报业务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1会议概况2016年4月18—22日,WMO信息系统中心专家组(ET—WISC)及其全球信息系统中心任务组(TT—GISC)联合会议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摩洛哥、俄罗斯、英国、美国等GISC代表,以及ET—WISC成员、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信息系统和服务实施协调组组长和WMO秘书处官员共24人与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李湘、王鹏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全球信息系统 WMO 专家组 会议简介 中国气象局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董仁忠、石伟平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教育全球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对我国职业教育市场、培养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应该采取如下诸多方面的策略:(1)积极引进优质资源的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组建职教集团,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抢占教育市场;(2)重新定位政府、市场和职教机构的职能和角色,调整国家、市场和职教的关系,扩大办学自主权,重建职教体制;(3)立足全球视野,遵循相关国际标准,加大企业参与的力度,真正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遵循教育全球化的规则及相关国际惯例,建立健全与教育全球化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

  • 标签: 职业教育 全球化 发展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市场 政府投入
  • 简介:1993年12月7—18日,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专家调研组,受国家航天办发展协调局的委托,代表三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军事卫星)五家(中国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参二部技术局、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来甘肃,进行关于在敦煌设对地观测卫星陆基外定标辐射校正场的调研考察。9—16日,在业务处同志的陪同下,他们到敦煌市实地考察,并与敦煌市政府、城建局领导进行了磋

  • 标签: 专家调研 卫星气象中心 空间科学 中国气象局 对地观测卫星 国家航天
  • 简介:1概况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及WRF云-辐射耦合模式的太阳能模拟和预报改进方法研究"工作的需要,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尺度微尺度气象研究实验室(MMM)刘志权博士邀请,2018年5月15日至10月31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程兴宏赴NCAR进行了短期合作研究。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耦合模式 资料同化
  • 简介:根据中澳双边协议,我于2004年4月8日至8月14日到澳大利亚气象研究中心(BMRC)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短期访问。澳大利亚气象研究中心是澳大利亚气象局下属的研究机构,下设6个研究组,研究内容包括模式发展、数据同化、天气预报、气候预测、

  • 标签: 澳大利亚 气象研究中心 数据同化 天气预报 气候预测
  • 简介:根据中加气象科技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2次会议确定的2011~2012年合作计划,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在气候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及均一性:研发合作,通过合作建立我国、亚洲乃至全球高质量的均一化的气候数据产品。

  • 标签: 气候 加拿大 环境 合作计划 质量控制 科技合作
  • 简介:2018年8月20日至11月12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宇星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进行了短期交流访问。本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与NCAR的学者合作,进行中国地区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气候模拟,并参加对流可分辨尺度的气候模拟研讨会。通过访问,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对流可分辨尺度气候模拟的国际前沿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与访问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了一整套中国地区10年暖季的气候模拟,且开展了针对中国地区气溶胶影响的研究。

  • 标签: 大气 美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候模拟 分辨尺度
  • 简介:为执行2014年中国气象局与ECMWF签署的合作纪要项目6“并行计算和可扩展性方面的科技交流”,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邀请,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室肖华东于2016年6月30日至2017年7月1日赴ECMWF进行为期1年的交流工作访问,期间主要开展了数值预报模式可扩展性计算方面的研究工作。

  • 标签: 中期天气预报 访问工作 欧洲 ECMWF 数值预报模式 科技交流
  • 简介:2011年1月10~15日,由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发展)处王建林处长带队,天气预报室代刊和徐辉、台风海洋预报中心张玲、气象服务室王秀荣、强天气预报中心唐文苑6人,对香港天文台进行了为期6天的交流访问。访港期间,代表团了解了香港天文台的业务现状和最新进展、公共服务、科研动态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情况,双方预报员还就台风、强对流、暴雨等预报技术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代表团收获颇丰、启迪良多。

  • 标签: 国家气象中心 香港天文台 预报员 交流活动 天气预报 业务现状
  • 简介:中国气象局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的建设是中国气象局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即将实施的雷电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为了更好地建设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和促进大气电学、雷电物理研究及人工引雷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气象局联合组成雷电考察代表团一行8人于2006年2月12-20日赴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访问。代表团先后考察访问了纽约MCG公司、

  • 标签: 国际合作 雷电 测试中心 美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 简介:中国妇女始终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支伟大力量,她们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截止2004年我省气象部门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345人,女职工人数436人,占职工总数31.7%。其中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21人,科级干部49人,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33人。现有在读博士生全省有4人,女性占3名;有的县级气象站的业务技术人员女性占60%;气象职业女性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国的妇女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我们气象职业女性和其他的职业女性一样必须从新的角度探索出解决职业女性面临的问题与发展途径。气象部门的职业女性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本人从事兼职女工工作多年,现针对特殊性提出如下新时期气象职业女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仅供参考。

  • 标签: 职业女性 气象部门 高级工程师 气象现代化 人类文明 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