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91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故事访谈法探讨了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运用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小学儿童在失望情景下的真实情绪和表面情绪都变得越来越积极,且失望情境下无论是在真实情绪上还是在表面情绪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2)三种人际关系类型下儿童的表面情绪和真实情绪都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而且人际关系类型不同儿童使用表达规则的情况也有很大不同,这可以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不同来解释;(3)失望情境下,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受到不同人际类型的影响,这可能与儿童对情绪表达社会影响的不同预期有关;(4)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所处的人际关系类型影响,且不同人际关系下儿童的情绪表达目标不受其年级、性别的影响.
简介: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简介:近年来,腐败心理与行为正在逐渐成为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文化视角的腐败心理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力图从腐败现象的概念、指标和测量工具的发展演变三个方面梳理文化与腐败的相关研究成果。腐败的定义繁多,一般理解为一种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由于腐败行为的隐蔽性,目前难以在研究中直接观测腐败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替代性指标来揭示腐败,比如腐败感知与腐败容忍度、腐败经验、腐败意向以及行为模拟等。在测量工具方面,自陈量表、情景测试等方法在不同腐败指标的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弈范式和大数据方法可以为未来文化视角下的腐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测量手段。
简介:采用长时重复启动范式进一步探讨言语理解中信息表征的方式。实验1探讨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学习阶段采用句子理解任务,测验阶段进行图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匹配和不匹配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学过和未学过的图片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也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听力理解中的信息表征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2探讨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结果同实验1,说明阅读理解中的信息表征也是命题符号表征,而非知觉符号表征。实验3在学习阶段和测验阶段都采用句子理解任务,结果发现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快于未学过的句子的反应时,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高于未学过的句子的正确率,说明前两个实验中没有出现学习效应是因为两个阶段任务类型差异较大造成的。综合3个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排除策略影响后,言语理解中没有产生知觉符号表征,先前句图匹配范式下的知觉符号表征很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表征。
简介:竞争受害者心理是指在群际冲突中群体双方都认为自身才是最大的、真正的受害者。在医患冲突情境中,医患双方努力建构自身成为真正受害者的心态得以彰显,双方聚焦各自受到的不同伤害内容、体验和事件,致力于建构最大受害者的身份。医生和患者各自建构起来的最大受害者身份具有一定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功能。对患者而言,弱者心态可以博得他人同情、争取补偿等;对医生而言,受害者身份可以规避或减轻其责任、维护职业自尊等。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者心理阻碍了医患冲突的和解。降低双方的受害者竞争水平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在生命意识层面上的群体认同,增加彼此之间更频繁、更深入、更积极的群际接触。
简介:社会变迁催生了人的心理的适应性发展,由此产生的应对变迁的心理特质被概念化为'个人传统性与个人现代性'的问题,而'孝道'可以作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联结点。文章论述了孝道规范的本质,孝道与现代性的关系,评述了双元孝道的含义,假定自我构念与双元孝道、孝道责任等孝道观具有密切的联系。笔者进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18~74岁的成年人,通过1029份有效问卷的结果,验证了自我与孝道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权威性孝道、相互性孝道、孝道责任在当下的中国大陆仍然普遍存在。其中,相互性孝道显著大于权威性孝道;而且独立我/相依我双高的'双元我'不仅具有更鲜明的孝道观,且在亲子关系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等测量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说明'双元我'的社会适应性水平更高。文章最后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简介:利用ERP技术对16名被试在不同注意负荷下对动态表情识别的脑时程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N170成分不受注意负荷和表情效价影响;低注意负荷条件下动态表情加工早期负性表情诱发的EPN成分(earlyposteriornegativity)显著大于中性、正性表情,后期高级分析阶段正、负性表情均诱发明显的LPP成分(latepositivepotentials),且负性较正性表情诱发更大的LPP成分;而在高注意负荷条件下并未发现表情识别诱发明显的EPN或LPP成分。这些结果说明,动态表情识别明显受到注意资源调节,只有在注意资源不断增加时表情加工才会出现注意偏向效应,尤以负性表情的加工优势最为凸显且持久,正性表情相对微弱和短暂。
简介:混合模式调查收集数据的有效性需以模式间测量等同为前提.以往调查模式间的测量等同研究尚未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自我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基于中美两国数据,运用多组确认性因子分析法考察了将由网络调查和纸笔调查构成的混合调查模式应用于自我能力和行为评估时的测量等同问题.结果在美国的样本中发现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在两种调查模式下具有测量不变性,而在中国的样本中只发现强因子测量不变性,提示混合模式调查下测量不等同的出现是调查模式和文化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集体主义文化扩大与强化了纸笔调查和网络调查之间的匿名感知差异,进而受访者可能在网络调查中呈现出“满意决策”作答行为或在线下的调查中呈现出“社会称许性作答行为”,从而增加了出现测量不等同的可能性.
简介:为考察不同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下的个体在Iowa赌博任务反应模式下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人格问卷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人格、冲动和行为决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与行为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激活系统低分组的IGT得分较高.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的IGT得分较低.而冲动特征与IGT得分相关不显著:(2)行为激活系统高、低分者在IGT任务上差异显著,且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者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结果提示。在收益一风险并存情境中,高行为激活的人格特征者倾向风险决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