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广西瑶歌记》是赵元任先生早年的著作,其中部分瑶歌字、、义关系仍有待商榷。本文借助民间文学、苗瑶壮语和汉语方言的材料,确认了12个音读字、5个假借字和8个训读字,明晰了5个词的意义。此外,指正了《再读(广西瑶歌记)》对原著的误读。为更好地理解瑶歌,补充介绍了瑶歌的背景。

  • 标签: 瑶歌 考释 音韵
  • 简介:朝鲜在李氏王朝时期刊行了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辞书及会话读本。在这些对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汉学家对当时的汉语语音做了较全面的描写和论述,其中近代中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无遗。本文以朝鲜文献中的谚文对为根据,探讨中古微母字在近代的演变过程,指出《洪武正韵译训》(1455)到《四声通解》(1517)时期是微母从半元音向零声母演变的过渡期。

  • 标签: 微母 对音 朝鲜文献 零声母
  • 简介:<正>缩气(implosive)有的国内外语言学著作称为先喉塞音(pre-glottalized)。上海南汇方言老派系的缩气有三个,除了有双唇缩气?b,舌尖缩气?d外,还有舌面中缩气??,这在汉语方言里是非常独特的。由于??在汉语方言里属首次发现,所以本文的重点是讨论??。一、发音机制及特点对于中国境内的缩气?b、?d的发音机制及特点已有一些学者论述过(赵元任1935,李方桂1943,1977,A·G·奥德里古尔1959,游汝杰1984,陈波1986),本文再作如下的补充。南汇方言编气?b、?d、??由非肺部气流及肺部气流两方面构成。发音时,喉门

  • 标签: 吴方言 声母 汉语方言 上海南汇 布依语 首次发现
  • 简介:古藏语有m-、fi-两个鼻冠可以和不同的塞音、塞擦音组合成不同类型的鼻冠声母,发展到现代藏语方言,鼻冠声母的分布、演变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其来源也比较复杂。根据我们的考察,藏语鼻冠声母根据基本辅音的清、浊不同来源不同,基本辅音为浊音的鼻冠声母来自不同前置辅音的“整化”或鼻音,而基本辅音为清音的鼻冠声母一部分是从其他前置辅音的“整化”来的,还有一部分从前一类鼻冠声母分化出来的,单纯的鼻音同时也能演变为鼻冠声母。

  • 标签: 藏语 鼻冠音 方言分布 特点 历史来源
  • 简介:说所以较为流行,原因之一是它常被人同其他一些未经证实但却为部分人信奉的说法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理论联盟"。初步探讨这个"联盟"中的主要理论增字构词法之说、语音造词法之说和语词羡余成分说问题,发现持论者为它们搜寻的理论依据靠不住,说明它们还不具备做理论依据的条件,所以都不能证明衍说。

  • 标签: 衍音说 增字构词法 语音造词法 羡余成分
  • 简介:从朝鲜朝汉语官话语音质正制度研究中发现的新材料来看,有许多朝鲜朝官员、学者关于汉语官话“正音”及音韵学术语、理论的论著,其中体现出浓厚的汉语官话“质正”意识,也有对朝鲜汉字音和中国字音关系及差异问题的讨论,这些新资料对近代汉语语音史和汉语音韵学在朝鲜的发展研究具有独特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朝鲜朝 汉语 音韵 “质正”
  • 简介:日照(涛雒)方言的显著特点是声母发音部位的区分非常细,声母的数量比较多,端、精、见以及知庄章组声母分别依韵母条件分为两类,而且知庄章与端精见组声母之间存在或分或混的多种关系。文章介绍这些特点,并结合山东东区方言的内部差异探讨形成涛雒方言这些声母特点的音变过程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 标签: 涛雒方言 声母 音变 制约关系
  • 简介:系统地考察江有诰的叶,不仅对重新认识叶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评价江氏古音学的成就。王力等先生认为江氏的叶和朱熹的叶无异,是乱改字音。文章统计了江氏《诗经韵读》中全部的叶,共有58处。通过全面考察这些叶,发现江氏的叶并不是乱改字音。他的叶音标准是他确定的古音,他的叶本意是多音定一

  • 标签: 江有诰 《诗经韵读》 叶音 多音定一音
  • 简介:摘要玛丽玛萨人是居住在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汝柯、格花等村的一个族群,人口不足3000人,是维西独有且鲜为人知的一个族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玛丽玛萨人由于语言上与纳西族东部方言较为接近而被划分为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一支。本文选取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汝柯村为调查点,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收集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发音人所发的不同部位的鼻冠词汇,分析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段的相关词汇的发音,验证鼻冠是否逐步变成同部位鼻音或浊塞音/塞擦音。

  • 标签: 玛丽马萨话 鼻冠音 语言接触
  • 简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完善普通话语音规范标准体系,促进普通话推广工作,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决定组建新一届普通话审委员会,并启动新时期普通话审工作。审委员会由来自语言学、教育学、普通话研究以及播音主持、科技名词、地名、民族语言等领域的专家组成。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担任特邀顾问,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曹先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主任江蓝生、

  • 标签: 普通话推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委员会 审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文字工作
  • 简介:摘要宜兴市位于太湖西岸,宜兴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大约有一百多万。宜兴话内部有差异。本文从两组易读错的字恬和莲,李和二,来分析这两组字的异同,以及在用方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读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宜兴话声母浊音
  • 简介:文章对朱熹《诗集传》所注二反、二进行穷尽式研究,发现其来源皆有根据,且体例严整,并非随意为之,朱熹既继承了陆德明的反切和"协韵"组合模式,又给以己意所定之反切注上"叶"的标志。文章同时归纳出了朱熹二反、二的两种类型:一为并列古、今(或今、古);二为四声互用。从二反、二与叶二反、二的对比来看,二反、二并非漏注了叶字,而是朱熹有意为之,二反、二与叶二反、二统一于朱熹的注音原则。

  • 标签: 朱熹 《诗集传》 二反 二音 反切
  • 简介:本文从应用角度看《审表》的修订,从思路原则、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修订看法和建议。在具体内容上的建议是:完善《审表》自身的系统;根据新形势下的审需要,调整已有内容,增加新内容,制定专题和行业语音规范;加强说明和使用细则的内容,强化应用指导;处理好与其他语文规范的关系。

  • 标签: 《审音表》 修订 原则 内容 方式
  • 简介:《齐乘释》共有注材料238条,其所反映的声母特点在与宋元通语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吐露了其独特的方音——元代苏州吴音。

  • 标签: 《齐乘释音》 声母 吴音
  • 简介:人们在呼唤动物时有使用嗒嘴的强烈倾向。通过调查世界范围126个地点,看到所有调查点均使用嗒嘴呼唤至少一种动物。平均每个调查点出现2.51个嗒嘴。最常见的前5个嗒嘴是:齿圆唇嗒嘴,齿嗒嘴,双唇嗒嘴,卷舌圆唇嗒嘴,双唇除阻唇齿吸擦嗒嘴。使用嗒嘴呼唤动物有明显的类型学特征,例如卷舌圆唇嗒嘴(用于唤鸡)和双唇除阻唇齿吸擦嗒嘴(用于唤猫)几乎只见于汉语调查点;而边嗒嘴(用于唤马)只见于非汉语调查点(尤其见于欧洲)。嗒嘴如此广泛地用来呼唤动物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嗒嘴是人类特有的声音,嗒嘴更可能针对动物,嗒嘴音感知显著性很高,嗒嘴包含足够的次类,嗒嘴易于发音。

  • 标签: 嗒嘴音 呼唤动物声 语音共性 语音类型学 语言成因
  • 简介:摘要关于声调问题的研究在中国传统音韵学中一直是百家争鸣的状态,没有定论,但它又是音韵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以顾炎武《学五书》中关于声调的部分为切入点,对顾炎武的声调观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声调 音学五书 四声 四声一贯 入声
  • 简介:探讨词义训释的方法,应是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内容之一。求证中古汉语的词义.大致上要先辨字、明词,再进行释义。“辨字”是指在研究过程中辨识文字正误.考释六朝词语。尤应注意辨识写本俗字。“明词”,就是进行词的切分,区别词与非词,明确考释对象:“释义”包括查考、汇证、推阐、审例、比较、探源、求验等步骤。具体释义时往往是多种方法交错贯通、综合运用的,不能机械理解。

  • 标签: 词义训释 汉语 词汇研究 中古词汇 词义求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