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莫泊桑(1850——1893),这个被誉为“短篇之王”的文坛流星,虽然在文坛上痛苦地一闪而过,然而这颗流星所放射的光却是那样的耀眼。如果我们对其中短篇小说作一整体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个独特的情韵系统,即“悲怆而凄然”。然而,在我们体味到这一情韵时,不禁要思索: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为何见不着明快乐观的基调呢?为何作家的字字珠玑却谱就为一种悲怆凄然的情韵呢?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种情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抗战激情与伤感,小人物的痛苦,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娴的畸型、幻灭等等,令读者心中感到一种抑郁。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作品中,凄然与得意,悲与喜相交相融,而以凄然,悲泣占据情感领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感上的冲击波。由此,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情韵便由其情感领域中的几种情绪元素总构为一个“悲怆而凄然”的系统。而构成这一情韵
简介:《悲悼》通过对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斯》的置换,无论在人物的关系上还是在复仇的性质上,都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在《悲悼》中,达维德和玛丽亚.卜兰脱姆的儿子卜兰特是伦理混乱的产物。从艾比.孟南同弟弟达维德争妻开始到艾斯拉.孟南的女儿莱维妮亚的犯罪为止,孟南家族一直陷于伦理混乱。克莉斯丁背叛自己的丈夫同卜兰特私通,没有在女儿的劝阻下回归理性,任凭情欲推动自己一步步走进伦理犯罪的深渊。克莉斯丁谋害丈夫的罪行还同其它伦理犯罪联系在一起。例如,克莉斯丁犯罪后,她的儿子奥林和女儿莱维妮亚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父复仇,又演化成另一场为父复仇的乱伦罪行。《悲悼》通过描写乱伦的悲剧为人类提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