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谱例6B是克莱门斯《慈悲弥撒曲》中的《慈悲经》,建立于他自己的尚松“赐予殉爱者的慈悲”(谱例6A)之上。此尚松是比较规整的和弦织体合唱曲,克莱门斯在弥撒曲中将它改变,强化了复调化织体(见谱例6B)。改变的手法很简单,不过是将一些节拍延长,造成跨小节延留音,或改变、增加、减少某些音。值得注意的是,谱例6B的开始两小节与结束与谱例6A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和弦发生变化),但中间却使用了“拼贴”技术。谱例6B的3—5小节并非来自谱例6A,而是从这首尚松的第18—20小节(谱例6C)移植过来(将谱例6B中的方框部分与谱例6C比较)。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谱例6B充满了丰富的和弦外音。
简介:<正>(二)任何一种艺术美的体现,总是蕴涵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和谐性。而美的形式又不能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它总是在内容的支配下而生存。同时,任何一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又具有时代的差异性,是随人类、社会生活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时代的不同,便会有不同的审美追求,产生不同的审美标准。在中国,特别是元、明时期的古典美学领域,由于社会的生活与环境的变化,平民、市俗文化艺术的崛起,使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再只满足、局限于那总是留有余地含蓄淡雅的美,而是以细腻不失强烈,含蓄不失鲜明的“雅俗共赏”为其审美特色的。特别是由李贽所倡导的以抒发人的自然性情为主体的“童心说,”更是奠定了以自然为美的思想基础。而这种自然美,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