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失眠是当今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长期失眠轻则引起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重则可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力下降,记忆和机体功能衰老加速,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身心健康。西医治疗失眠多通过对神经的活跃度抑制,虽有快速疗效,但病情易反复发作,而目前也并没有纯中医治疗特效药,多为中西医结合,笔者通过对古方的学习,在综合各家学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导致失眠疾病的原因,选用夜交藤、枣仁、柏子仁、生牡蛎、龙骨、玄参等中药药材加减化裁成潜阳宁神汤,选择30名失眠患者在实验对比的基础上对此方疗效加以证明,以便推广治疗失眠疾病,造福广大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贴敷疗法对非器质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到2023年6月在本院进行中药贴敷治疗的52例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理论,采用传统中医贴敷疗法进行治疗,贴敷时间选择在午后14点-15点之间,穴位选择神阙、命门、肾俞、内关、养老等,药物选择酸枣仁、柏子仁、薄荷、当归、黄芪,研粉配以生理盐水调匀成糊状,均匀布散于药贴后贴敷于穴位。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结果:经过治疗,36例(69%)患者恢复正常睡眠,15例(28%)好转,仅1例(2%)因故无效,总有效率98%。个案钟女士症状显著改善,最终实现无安眠药正常睡眠。结论:中医贴敷疗法在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特别是心脾两虚型失眠)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中药贴敷外治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为气血不足型失眠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的短程行为治疗 (Brief Behavior Therapy of Insomnia, BBT-I)在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 2019年 1至 2020年 6月我院收入的 102例慢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 51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实施短程行为疗法,疗程为 4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 4周后的 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 IS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 )评分均 比对比组低(P<0.05),结论:对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实施短程行为治疗干预,对改善症状并提高患者日间活动质量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顽固性失眠患者应用针灸与中药辨证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2月~2023年2月,共计选取4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展开分析研究,分组方法取随机数表法,可分为20例对照组和20例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与中药辨证配合治疗,以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顽固性失眠患者应用针灸与中药辨证配合治疗可发挥显著作用效果,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有效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分析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治疗效果、长期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睡眠记录、主观报告、客观测量等多种方法,其中,主观报告和客观测量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效果较好。不同治疗时机、个体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索不同焦虑水平对慢性失眠患者 CBTI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寻找更多方法。方法 : 在门诊选取符合条件的 60例慢性失眠患者入组,按 HAMA是否≥ 14分分为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各 30例,两组均予以 6周 CBT-I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依从性有无不同。结果 : 经过 6周治疗,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01),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别( P> 0.05);低焦虑组患者依从性高于高焦虑组( P=0.02)。结论 : 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疗效肯定,不同焦虑水平对 CBTI的疗效无影响,对依从性有影响,低焦虑水平患者依从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