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加味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资料10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100例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采取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观察麻仁丸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将江大社区的67例老年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麻仁丸,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仁丸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疗效较好,可长期服用。
简介:摘要目的卡介菌多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方法90例扁平疣患者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中药口服,连续用药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卡介菌多糖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加味三仁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220例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将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患儿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基础治疗组(n=110)和加味三仁汤组(n=110),基础治疗组只接受基础治疗,加味三仁汤组接受基础治疗+加味三仁汤治疗。结果基础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与加味三仁汤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味三仁汤组患儿优于基础治疗组患儿。结论与单一实施基础治疗相比,在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患儿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味三仁汤的疗效更为显著,促进患儿的症状体征得以有效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孟鲁司特预防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G及IgE的影响。方法90例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孟鲁司特治疗,B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治疗B组比较,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提高,疗效显著;同时治疗A组治疗后IgG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B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lgG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gE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B组、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lgE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孟鲁司特预防儿童哮喘,临床缓解率较高,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57例疗效观察。方法11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左西替利秦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9周,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秦5mgqd连服9周,两组均停药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78.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57例,总有效率94.74%,无任何副作用,同时减少了抗组胺药的用量和疗程,减轻了其毒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全麻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对22例OSAHS患者实行UPPP手术时采用全麻手术时局部超前镇痛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观察吞咽痛VAS评分、手术切口恢复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VAS镇痛评分较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OSAHS患者实行全麻UPPP手术时采用术中局部超前镇痛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联合应用的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解决UPPP术后镇痛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变化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ALI组16例,男9例、女7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术后未发生ALI。分别在体外循环术前、术后1h、6h、12h、24h、48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浆及BALF中IL-18水平表达,同时在上述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气,并计算呼吸指数、氧合指数2种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及BALF中IL-18无明显差异,术后1h开始,血清及BALF中IL-18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持续至术后48h以上,术后各时间AL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LI组术后1h开始血浆IL-18水平高于BALF,对照组6h开始出现血浆IL-18水平高于BALF。两组患者手术后氧合指数较术前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6h后ALI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指数较术前升高,术后6h后AL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IL-18在血清及BALF中表达水平增加并参与急性肺组织损伤过程,其水平表达高低与体外循环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及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县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进行调查分析,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现状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水质超标率约为17.65%,其中以微生物超标为主;农村集中式供水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负相关性;水质总体合格率、消毒措施与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性,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质量,有利于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到皮防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9例,对研究组患者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进行治疗,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例数为22例,显效例数为4例,有效例数为2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治愈例数为12例,显效例数为3例,有效例数为5例,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例数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为期4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4.35%,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26.09%,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较研究组明显(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48例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抑郁患者组),同时选取36例老年冠心病无抑郁患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7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老年冠心病抑郁组患者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4.86±118.72)pg/mLVS(221.78±78.63)pg/mL,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2.14±19.26)ng/mLVS(13.21±12.17)ng/mL,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75.26±148.27)pg/mL、(316.36±128.4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87±22.45)ng/mL、(42.68±23.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老年冠心病轻-中度抑郁患者及重度抑郁患者血浆IL-17和血浆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1.45±142.16)pg/mL、(378.57±162.49)pg/mL、(224.46±81.4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28±23.21)ng/mL、(49.89±12.23)ng/mL、(11.79±10.8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抑郁状态组高于轻-中度抑郁状态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及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发现确实较正常对照组高,二者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抑郁患者诊断的指标,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展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荧光法测定SIRS组、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血清PCT、IL-6的含量于危重病患者发病后24h内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组中两项指标含量呈先升后下降趋势,高峰值出现在第6天,同时各时间段测值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危重患者SIRS发生后24h内PCT与IL-6等炎性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发生发展过程;SISR患者早期血清PCT、IL-6测定可作为并发MODS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