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型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入路组(A组)、髌下入路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路。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1例肱骨滑车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肘前入路Herbert钉治疗肱骨滑车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住的11例肱骨滑车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得18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1个月,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在术后6~8周骨折端获得临床愈合,除了1例患者在术后8-12周肘关节屈伸活动受到限制,其他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所有患者的前臂旋转活动恢复良好。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肘关节脱位及强直等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1%。结论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滑车骨折时可以提供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获得稳定活动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与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盆髋臼骨折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方面,使用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经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不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十分有效的一种办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72例经鼻内镜下Caldwell-luc复合入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下及Caldwell-luc复合入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非常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踝骨折采用外侧、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外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行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的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另取同期自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踝关节功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VAS评分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要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偏高(P>0.05)。观察组术后步态异常的患者仅1例少于对照组5例(P<0.05)。结论外踝骨折手术治疗建议从后外侧入路,对于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该入路方式非常适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外侧切口、前正中切口和双侧切口等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并探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关节骨科在2011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入院的99例经系统体检、X线摄片、CT扫描等确诊为复杂胫骨平台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前外侧切口组(A组)、前正中切口组(B组)和双侧切口组(C组)三组,各33例,均行内固定术,最后分析比较,以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为观察指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中平均出血量,平均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比较大。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三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手术各有优劣,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适应症选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1例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术后视野、视力恢复26例,月经恢复6例,术后暂时性尿崩症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住院时间最短7d,最长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创伤小,取瘤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病死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因子变化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美容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腔镜甲状腺手术应用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入路进行分析,从而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条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名。利用随机原则把80名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0名。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前入路组的组别命名为1组,把在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入组的组别命名为2组,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对别。结果后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前入路组,住院费用少于前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低于1组,在对2组患者的术后随访过程中,2组的复发率为1.67%,1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结论在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入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相关的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加压钢板治疗,给与实验组患者行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5.48±33.21)min、(109.63±45.78)mL、(20.34±2.76)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8.00%,较对照组32.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肱骨干骨折患者实行单入路双重建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A组采取左胸后外侧入路,B组采取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C组采取右胸后侧入路,D组采取上腹部正中入路。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D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6%、30.1%、70.0%、56.7%,各组患者并发症的表现有所不同。出现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均具有一定的优劣势,手术入路的实际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对髋臼前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按照选择的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选择髂腹股沟入路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改良Stoppa入路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手术对髋臼前柱骨折有显著疗效,其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疗效,为医疗同仁提供借鉴。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34~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价、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颈椎的屈伸范围及融合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平均提高1.8级。手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较好地调和了颈椎手术后运动与稳定的矛盾;前后路一次手术既满足了椎管减压的彻底性,又获得了颈椎远期稳定性,降低了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