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浅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在静脉留置针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护理管理,为其提供延续护理,以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成立以PICC专职护士为主导、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指导、社区团队维护的导管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在住院期间建立患者置管档案、多元化教育、出院时确定维护医院、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出院后由专职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全程追踪的连续护理管理。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0例使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管理,降低了导管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满意度。结论PICC连续护理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优质护理内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25例住院治疗行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患者,分析介入术后伤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未完善术前准备引发穿刺口渗血8例,占32%;术中操作问题引发5例,占20%;术后护理不当引发10例,占40%;其他2例,占8%。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均痊愈。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析外周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知识掌握,提高护理安全,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104例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渗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干预前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中,主要有患者全身因素、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障碍、药物因素、情绪紧张、置管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健康教育不全面等。经护理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渗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较多,主要有患者因素、药物因素、护士操作技术和健康教育不全面等,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症状消除,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护理依从性提高,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疗效。总结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护理的经验。方法将167例(207只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81例(101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86例(10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24个月,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组3例患者(3只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3.1%;B组19例患者(23只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修复快,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肝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20日至2017年8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均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每位患者36例,将两组肝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肝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同时给予其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新生儿科湖南长沙410000)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外周静脉输血,肱动脉或桡动脉抽血在生命体征监护下进行同步换血。结果20例新生儿换血病例中,换血量为100~150ml/kg,换血后总胆红素下降率达58.7%,换血后血红蛋白、血糖及电解质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便有效且又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困难穿刺的外周动脉穿刺在心肺复苏时行ECMO的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急诊ICU住院的外周困难穿刺的动脉穿刺在ECPR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左挠动脉穿刺10例,右挠动脉穿刺10,左足背动脉10例,右足背动脉10例),穿刺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观察穿刺效果。结果左挠动脉及挠动脉脉穿刺各10例及左右足背动脉各10例一共40例,患者有35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为87.5%。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于ECPR的患者外周动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利于临床更好的治疗,提高抢救ECPR患者成功率,为ECMO的患者争取有利时机。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对脑炎患儿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予MSCs治疗,观察MSCs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19+、CD20+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MSCs治疗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0+比例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1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MSCs治疗后,其中15例症状改善,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调节病毒性脑炎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水平并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损伤(IR)时肠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分离培养大鼠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及HUMSCs组,每组20只。HUMSCs组实施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输注,输注位置于尾静脉进行,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IR组注射TNB。于输注后6h、24h、72h检测各组血清中IL-6、TNF-α及SOD浓度。结果运用荧光示踪法检测,发现在腺上皮细胞间以及肠粘膜组织内均有HUMSCs细胞分布。经治疗后的第6、24h进行血清检测发现IR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而HUMSCs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损伤组SO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在HUMSCs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进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起到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