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报告63例(70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治疗,4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侧行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成,5侧行Y—V成形术,11例行肾切除术。8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病人在A—H肾盂成形术基础上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11例患儿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结果51例随访6个月~5年,均治愈。结论A—H肾盂成形术为最佳术式:巨大肾积水A—H肾盂成形术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的恢复。改良后的双J管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内引流。
简介:为主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术式,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端侧吻合,下腔静脉通过人造血管与主肺动脉吻合。手术前后均行右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及肺ECT检查。共行心外管道TCPC术16例,其中非停跳下手术7例。结果表明,术后早期死亡2例(12.5%),4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乳糜胸并发症(发生率28.6%)。所有术后存活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腔静脉造影及肺ECT均显示右侧肺血分布占优势。结论;该手术方式保持了心外管道TCPC原有优点,可有效地避免随生长发育带来的人工管道相对狭窄及吻合口梗阻问题,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仍可获得右肺优势血流灌注。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造成肾积水的。肾轴旋转异常。方法通过CT增强检查及三维重建回顾分析近2年来两家医院50例UPJO合并肾积水的肾轴,测量其冠状面侧夹角(IA)、横切面后夹角(PP)、矢状面前夹角(AA)。结果cT三维重建测量肾轴显示,肾内型肾盂,肾积水的肾轴旋转无明显异常。肾外型肾盂,积水未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横切面后夹角增大,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肾外型。肾盂,积水超过中线,肾轴冠状面侧夹角减小更明显,横切面后夹角减小(甚至水平状),矢状面前夹角无明显变化。结论UPJO引起肾积水的肾轴有旋转异常,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异常旋转患肾的辩认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60例(2014年9月到2016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经皮肾镜治疗方法)各30例。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的一种方式。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存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如何保护好内瘘,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一直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心医务人员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内瘘穿刺是直接影响内瘘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瘘穿刺是血液透析中心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方式,也是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透析疗法中占重要地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而且是保证充分透析并完成治疗计划,使之顺利进行的关键。当内瘘穿刺失败,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满意度下降,治疗依从性也随之下降,进而引发医患纠纷。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真空采血直针和软连接式采血针在使用过程中的采血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0年8月的300例需静脉采血的健康体检者随机使用真空采血直针和软连接式采血针,并对其进行统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使用软连接式采血针;试验组:使用真空采血直针。采血后,比较两种采血针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疼痛程度、医疗废物处理与适宜血管的情况。结果采血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VAS、采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医疗废物更易处理,且试验组采血适宜粗直深血管,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真空采血直针临床使用频率高,疼痛减少,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