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心脏超声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03月-2014年05月在我院接受心脏淀粉样变治疗的患者38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心电图特点。结果经超声检测发现,38例患者均表现出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后壁出现向心性增厚现象,左心室的容积状态正常;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不全症状,且有36例患者出现心房增大的现象,占94.74%;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样的反光增强现象,占84.21%;有21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心包积液现象,占55.26%。心电图检测显示结果38例患者经心电图肢体导联检测,有20例患者的电压较低,占52.63%;有17例患者出现假性梗死Q波,占44.74%。结论临床治疗中若患者出现不明情况的心力衰竭症状,经心脏超声检测,若出现心室肌肥厚症状,且患者的容积状态正常,伴随心内膜下心肌出现颗粒反光增强症状,经心电图检测出现肢体导联的低电压或非梗死性Q波时,要考虑患者发生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检查,做到早确诊、早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
简介:[摘要]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一种蛋白沉积在正常皮肤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差,关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中医诊疗综合论述较少,笔者在本文总结了目前的中医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50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中度以上瓣膜反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与病理结果。将病理结果作为依据,对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例数进行分析。分析两者符合率与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发生率,对超声心动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350例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9.71%;超声心动图对30处病变(85.71%)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描述,病因提示性诊断有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瓣膜黏液样变性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作为诊断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豹纹状眼底与近视性黄斑变性的关系。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本院诊治的61例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改变患者为对象。进行常规检查、眼底检查、光学断层扫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豹纹状眼底与黄斑变性的关系。结果:1)在黄斑中心凹区域,浅层血管密度、深层血管密度、黄斑区厚度各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黄斑旁中心凹区域和黄斑中心凹周围区域,浅层血管密度、深层血管密度、黄斑区厚度各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厚度呈负相关性。结论:随着豹纹状眼底级别提高,黄斑旁中心凹区域和中心凹周围区域的微血管密度改变,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OCT检查是病变评估的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雪莲果对脑卒中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根据国家卫生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最新颁布的《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对便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第二天始予以食用雪莲果150g/次,2次/日,连续14天。比较干预前和干预14天后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排便积分测定、不良反应以及神经功能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情况。 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排便积分测定、神经功能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情况,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P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三七乙醇提取物长期食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d经口毒性试验评价三七乙醇提取物长期食用的安全性。结果:雌、雄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20.0 g/kg·bw,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三七乙醇提取物无遗传毒性。大鼠90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大鼠临床表现良好,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鼠眼部检查、尿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大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异常改变,表明三七乙醇提取物无亚慢性毒性。结论:三七乙醇提取物长期食用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HLD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首次误诊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神经、精神异常者33例,伴肝炎、肝硬化13例,关节痛2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他3例。裂隙灯下角膜K—F环阳性47例。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均降低。误诊最常见的依次为各种类型肝炎、肝硬化、精神疾患、关节炎、脱髓鞘脑病、胶质瘤、肌营养不良、肾炎、癫痫、贫血、消化道大出血和Leigh、脊髓病等,误诊率达34.5%。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青少年,神经系统及肝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肾脏损害,K—F角膜环是重要阳性体征,头颅cT或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本病易被长期误诊或诊断不明,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对具有上述易被误诊疾病症状的患者常规行角膜K—F环及铜代谢检查,以免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