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2]。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方案骨肉瘤的生存率只有15%~20%,如今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使骨肉瘤的生存率提高到近80%[3]。现在,肿瘤局限的患者可以获得65%~70%的5年生存率,这也就意味着仍有很多患者在5年内会复发[4-5]。骨肉瘤发病特点是绝大多数骨肉瘤在诊断时已经成为高等级的恶性肿瘤,而且极易发生早期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约占90%[6]。早期转移是导致肿瘤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发生转移的患者长期生存率仅为10%~30%;其它影响预后的指标包括原发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对化疗的敏感性以及手术效果。骨肉瘤的原发病灶患者生存率在65%左右,一旦出现转移,骨肉瘤的生存率只有25%,甚至更低[7]。随着对骨肉瘤的认识的不断深入,骨肉瘤的转移侵袭机制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报道通过不同的研究方向,对骨肉瘤的转移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肉瘤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肉瘤
  • 简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是发生于子宫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早期可行病理活检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目前临床上缺乏对ESS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多采用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内分泌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高表达雌、孕激素受体的LGESS。靶向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ESS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年龄为15~70岁,中位年龄为58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及下腹部包块。2例绝经患者绝经前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例绝经患者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例患者的年龄为15岁,保留卵巢,行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统计并分析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病理高危因素、主要辅助检查情况及治疗方案。结果3例患者术前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结果均﹥200IU/L。5例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均提示宫腔或宫颈肿物,直径为5~10cm。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存在特征性“袖口”状结构,其中2例患者有深肌层侵犯,2例患者有肿瘤细胞异源性分化,4例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术后补充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方案化疗,5例患者除1例失访外均未复发。结论子宫腺肉瘤的发病以绝经后女性多见,亦见于青少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特征,治疗以全子宫+双附件切除为主,术后化疗可能减少复发。

  • 标签: 子宫腺肉瘤 子宫肿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20世纪50年代Makino等[1]通过肿瘤细胞自体移植实验发现肿瘤组织中极少数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能诱发新的肿瘤组织,首次提出肿瘤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s)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干细胞作为一类特殊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以及高致瘤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分化为肿瘤细胞而产生肿瘤,即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启动、增殖生长、转移复发的根源.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滑膜肉瘤 自我更新能力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分化潜能
  • 简介:透明细胞肉瘤(clearcellsarcoma,CCS)又称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ofsoftparts,MMSP),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软组织肉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1%。CCS的发病部位以四肢末端最为常见,尤以足髁部多见,也可见于腹壁、阴茎、肾、小肠及结肠等部位[1],但原发于头颈部罕见。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右颌下透明细胞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

  • 标签: 头颈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病人,女,52a。2006年7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昏、头痛,进行性加重伴频繁呕吐,为胃内容物,偶为非喷射性,不伴抽搐、眩晕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于同年8月15日MRI检查提示:左额叶肿瘤。8月20日在外院行左额叶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胶质母细胞瘤。9月6日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检查发现:右额叶、左丘脑、左小脑肿瘤,并行左丘脑肿瘤和右额叶肿瘤伽玛射线照射。

  • 标签: 软组织 透明细胞肉瘤 脑转移
  • 简介: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el是近年来继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后又一迅速发展的学科川。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具有累加性和补偿性,其有效的微小变化可在代谢物上得到放大,故而代谢组学是研究的最终方向。通过研究机体的代谢组变化,能更简易、精确地反映机体状态。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而骨肉瘤作为骨肿瘤中危害性巨大的疾病,能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是减少其危害的最有效办法。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基因调控的动态过程,最终导致肿瘤的代谢组学发生变化。而将代谢组学应用于骨肉瘤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明确诊断、监测手术和化疗效果、寻找治疗新靶点等。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况、研究方法及其在骨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代谢组学 骨肉瘤 蛋白质组学 后基因组时代 基因组学 机体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 标签: 骨肉瘤 下肢骨 导管消融术 微波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肉瘤(osteosarcoma,O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约占全部骨肿瘤的15%,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1]。OS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高位截肢治疗,随着影像学、辅助化疗、外科技术及生物力学工程学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OS的治疗由单纯高位截肢术发展为以保肢手术、新辅助化疗相结合的综合保肢治疗,OS患者的截肢率显著降低、5年生存率较过往有所提高,然而,

  • 标签: 骨肉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物耐受性 综述
  • 简介:患者男,27岁,因右大腿横纹肌内瘤术后1年,腹部肿块半月入院。入院前在院外检查示右大腿切口复发及右膝关节转移。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可及一约儿头大小肿块,质硬,活动度欠佳。CT、检查出腹腔转移性肿瘤。入院后给予DPP、ADM,VDS化疗第3天患者突然感到满腹疼痛,心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故以腹腔转移性横纹肌肉瘤破裂出血行剖腹操查术,

  • 标签: 腹腔转移 大腿 横纹肌肉瘤 入院 患者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孤立性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术全切除,肿瘤累及硬脑膜及临近额眶骨,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配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外周血象无异常。结论:孤立性颅内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脑膜瘤或恶性淋巴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对局部浸润可配合放疗,而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者不宜常规化疗,宜长期随访并监测血象,注意出现髓系白血病的可能。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颅内 诊断 治疗
  • 简介: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肉瘤是指来自静脉血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例数罕见。软组织肉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1%,其中,平滑肌肉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6%,而血管壁起源的平滑肌肉瘤所占比例更少(﹤2%)。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及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静脉平滑肌肉瘤的关键,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于2012年2月收治原发性髂外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1例,并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平滑肌肉瘤 原发性髂外静脉平滑肌肉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手术切除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1年前出现左胸痛,未在意。4个半月前胸痛加重,于当地社区医院行肺CT检查示左侧胸壁肿物,侵犯邻近肋骨(图1)。后于上级医院行左腋下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因经济原因于当地社区医院行多西他赛75mg/m^2、吡柔吡星50mg/m^2化疗3周期,末次化疗时间为2013年12月1日。

  • 标签: 胸壁 滑膜肉瘤 复发 化疗 手术
  • 简介:肉瘤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常伴随截肢、肺转移、死亡等后果,其单纯手术治愈率仅15%~20%[1]。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发展,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70%左右[2]。凋亡异常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导致肿瘤迅速进展是骨肉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4]。调控细胞凋亡异常,降低骨肉瘤的耐药性,从而提高骨肉瘤治疗效果,是降低骨肉瘤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途径。笔者对近年来有关骨肉瘤凋亡以及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试图为探索骨肉瘤凋亡、耐药的发生机理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凋亡 抗药性 肿瘤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66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VM存在情况,探讨骨肉瘤VM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VM与黏着斑激酶(FAK)、迁移诱导基因(Mig)-7表达的关系。结果66例骨肉瘤中存在15例VM,阳性率为22.7%。骨肉瘤VM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术式及术前化疗坏死率无关。VM(+)组FAK及Mig-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M(-)组。VM(+)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均短于VM(-)组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M和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期和发生转移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VM存在于骨肉瘤组织中并且是其重要的预后指标,FAK及Mig-7与骨肉瘤VM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管生成拟态 骨肉瘤 黏着斑激酶(FAK) 迁移诱导基因-7(Mig-7) 预后
  • 简介:原发于肾脏的血管肉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表现为肉眼血尿合并右肾盂内占位病变。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肾血管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肉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其起源于成骨间叶细胞,恶性程度极高,男性好发,男女发病率比值为3:2,早期即可转移,预后很差[1-6]。多发骨肉瘤是一种相对少见但侵袭性更强的骨肉瘤,最早于1936年由澳大利亚的Silverman报道[7]。定义为患者体内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骨肉瘤病灶但不伴有肺转移或并内脏转移,也被称为多中心骨肉瘤或者多病灶骨肉瘤[8]。多发骨肉瘤分为两类,最初诊断时发现多病灶即定义为同时里多发骨肉瘤,而在对原发灶有效的初始治疗后患者出现新的病灶则定义为异时型多中心骨肉瘤[9]。由于多发骨肉瘤发病率极低,所以对该疾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认识以及诊疗方案大都借鉴于单一病灶骨肉瘤研究结果。

  • 标签: 多发骨肉瘤 流行病学 诊断 化疗.基因测序 综述
  • 简介:肉瘤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组织为特征的骨骼原发恶性肿瘤,其较长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其中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近端,随着血液运行转移率高且早,发展迅速。以往骨肉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即使选择截肢手术治疗,5年内生存率也仅为20%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化疗药物的发现,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使得骨肉瘤患者的保肢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对于原发无转移的患者,约70%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免疫治疗 CIK DC 原发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探索纤维异常增殖症(FD)与骨化纤维瘤(OF)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44例FD与66例OF的病理和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和诊断。结果两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F组初发年龄、初治年龄、牙症状、体征和颌面痛及牙槽颊侧和(或)舌侧隆起,均明显高于FD组(P〈0.05)。OF发生于下颌骨较多,而FD则上、下颌骨差异不大。OF组X线多见囊型和混合型,而FD则多见磨砂玻璃型和混合型。结论FD与OF的鉴别诊断必须通过临床表现、X线及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纤维异常增殖症 骨化纤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临床资料完整石蜡包埋的骨肉瘤肿瘤标本,25例骨软骨瘤标本,8例正常的骨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记法测定c-FLI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性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标本中c-FLIP表达的阳性率是83%(39/47),而在骨软骨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是16%(4/25),两者比较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FLIP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次数、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而与临床Ennecking分期有关(P〈0.05)。结论:c-FLIP蛋白的过量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FLIP 骨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