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急性脑膨出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弥漫性脑肿胀13例,长时间脑疝(2h以上)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3例,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2例。出院后半年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0例。结论术前详细了解受伤机制,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对中脑膨出预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病因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手术 急性脑膨出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动脉末段动脉瘤显微外科采用基底动脉临时阻断(TBAO)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基底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分叉部和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非巨大动脉瘤显微外科采用TBAO与非TBAO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单次阻断不超过5min比较安全,超时或重复阻断则病残和死亡率增加;TBAO应慎重地用于术前不良分级、老年和多发性动脉瘤患者,阻断同期使用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0mmHg)应视为禁忌.结论基底动脉动脉瘤早期外科治疗采用TBAO较非TBAO疗效好.

  • 标签: 基底动脉动脉瘤 临时阻断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调节引流高度在脑室出血外引流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32例,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根据引流高度分成抬高引流组(17例,引流管高度在外耳道上25cm)和常规引流组(15例,引流管高度在外耳道上10cm)。结果抬高引流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血肿消失时间是5~8d,平均(6.41±1.06)d;常规引流组血肿消失时间是7~10d,平均(8.33±1.11)d;两组血肿引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抬高引流组组没有并发颅内感染;常规引流组有1例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经抗生素治疗、腰大池引流后好转。结论脑室出血外引流高度在外耳道上方25cm,辅以尿激酶灌注,有助于脑室系统内血肿消散。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引流高度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持续颅内压监测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预后影响。结果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控制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面肌肌电图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VD)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72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辨别并处理责任血管,通过实时记录面肌肌电反应了解减压效果。结果60例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6例单纯性蛛网膜粘连或增厚,6例存在隐匿性责任血管。术后异常肌电图波形完全消失54例,基本消失16例,无明显变化2例。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7例,部分消失14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8.6%(71/72)。结论面肌肌电图监测可实时了解减压效果,对面肌痉挛MVD,尤其是隐匿性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肌电图监测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条件下实时超声导航进行微侵袭脑内血肿清除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急诊手术病例36例,诊断包括自发性和创伤性脑内血肿,所有病例在清除血肿前进行实时超声导航定位,手术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结果36例术后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彻底,无残留血肿。GOS预后评分,良好29例,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实时超声在急诊脑内血肿清除应用能够更好定位血肿,为选择合理皮层切口提供了良好帮助。

  • 标签: 脑内血肿 手术 超声导航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定位作用。方法同顾性分析63例导航辅助下行垂体腺瘤切除病人资料(病例组),并与61例同期未用导航垂体腺瘤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定位蝶窦开口与鞍底时间,以及定位鞍底准确性,评价导航定位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采用巾导航能硅著缩短定位蝶窦开口及鞍底时间(P〈0.05),并显著提高初次定位鞍底准确性(P〈0.01),且病例组无中方向错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神经导航是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治疗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在颅骨修补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病人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普通硬脑膜悬吊法(普通组),38例采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穿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差异。结果普通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穿梭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穿梭组(P〈0.05)。结论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悬吊 硬脑膜 缝合技术 钛网
  • 简介:目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有了很快发展,各种辅助及引导方式在高血压脑出血应用价值与常规微创显微手术比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1]。本文为了解超声等辅助及引导方式实际应用价值,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了6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比较二者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脑梗塞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术中超声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病变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 标签: 颅内深部病变 术中超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对致痫灶位于脑主要功能区癫痫病人,采用病灶切除加多处软膜下横切(multiplesubpialtransection,MST)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继发性癫痫病人,在硬脑膜切开后,先用皮层电极核实致痫灶方位和范围,在显微镜下切除非功能区病灶及其周围皮层致痫灶;对功能区病灶也予以切除。第二次用皮质脑电图检查,对功能区存在或残留致痫灶(棘波),使用软膜横切刀,切断痫性放电传导神经元树突。最后用皮层电极复查,如仍有棘波存在,再补行几道横切,直至脑电波全部趋于正常为止。结果在癫痫控制方面,除1例无改善外,其他14例都得到不同程度控制。随访1~35个月,满意6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5例,较差2例,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MST能使脑主要功能区癫痫在不引起任何机能损害情况下,术后痫性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是神经外科目前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痫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癫痫 外科治疗 多处软膜下横切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监测对预防脊髓髓内肿瘤切除脊髓神经功能损伤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例资料,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运动诱发电位(MEP-ABP)监测。结果术后2周随访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10例,不变13例,下降3例。JOA评分改善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不变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神经功能变化,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可提高操作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脊髓肿瘤 髓内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评价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例行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手术前通过MR检查设计移植靶点及入颅点,使两者间连线避开脑组织重要功能区、脑室系统及软化灶,术后通过MR检查观察实际移植靶点及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是否符合。结果术后复查MR,常规扫描显示实际移植靶点与术前设计靶点基本符合,SWI序列显示实际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相符合。结论术前手术入路设计不仅能保证细胞精确移植到预定靶点,保证了细胞移植疗效,而且手术入路能成功避开重要脑组织结构、脑室系统和软化灶,减少了手术创伤。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293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良好249例(85.0%),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30例(10.2%),死亡14例(4.8%)。随访0.5~3年,未见动脉瘤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治疗办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患者,分析病因与术后转归相关性,着重分析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间歇期放电、发作起始及术后EEG特征。结果8例患者以获得性病因为主。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患侧显著;发作间歇期双侧半球呈现多脑区放电特征;发作起始EEG改变多为弥漫性改变;术后复查EEG,1个月内以双侧放电居多,半年以上复查以患侧放电居多。结论头皮EE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检查手段,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评估、术后随访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VAS)治疗多次脑室腹腔分流(VPS)失败后脑积水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7例既往多次行VPS失败后改行VA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VAS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有效率分别为94%(44/47)、87%(41/47)、77%(36/47)、72%(34/47)、68%(32/47)、64%(30/47)。VAS后发生分流管堵塞14例,感染3例,引流过度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4%(19/47)。因分流失败需要再次手术比例占36.2%(17/47)。结论多次VPS失败后改行VAS,术后短期效果明显,但因各种并发症导致再手术率无降低,长期效果不理想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心房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神经外科手术,翼点开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如分离颞筋膜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面神经颞支损伤.我们自1998年至今,采用了一种较简单、易掌握、易推广新方法保护面神经颞支,连续应用38例,均未发生面神经颞支损伤,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标签: 翼点开颅术 面神经 神经外科 颞筋膜 医源性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严重低血压分期手术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例重型颅脑损伤严重低血压,简化急诊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定后,再次开颅手术病例,探讨中低血压原因,终止手术必要性以及再次手术意义.结果本组24例均二次手术,首次手术后6~54h,平均18.5h血压恢复平稳,两次手术间隔7~72h,平均34h;死亡率20.8%,轻残及良好率58.3%,重残率12.5%,植物生存率8.3%.结论合并伤是重型颅脑损伤低血压主要原因,分期手术处理对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发生发展,对病人神经功能良好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 低血压 分期手术 临床资料 脑内血肿
  • 简介:目的通过荟萃分析对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手术(MVD)作用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治疗33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关于AMR监测与面肌痉挛MVD术后疗效关系临床研究,采用RevMan5.3荟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优势比(OR)对AMR变化程度与术后疗效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MR消失组,显著变化组,未消失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6%,50%,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荟萃分析显示AMR消失组术后治愈率是AMR未消失组2.94倍[OR=2.94,95%CI为(2.03~4.27)].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中进行AMR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应将AMR作为面肌痉挛MVD中常规电生理监测项目.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异常肌反应监测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MDU监测作用。结果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