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男性15岁患者。阴囊肿大5年、出现赘生物1年就诊。皮肤科情况:阴囊弥漫性肿胀增大,无压痛,表面少量清亮液体渗出,阴囊皮肤可见大量簇集或孤立分布的绿豆大小淡红色球形赘生物;20指(趾)甲板均呈灰黄色,肥厚、向下弯曲,半月消失。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黄综合征。经中医推拿按摩阴囊及针灸疏通经络穴位治疗2个月,阴囊体积较前明显减小约40%,阴囊表面赘生物完全消退。

  • 标签: 黄甲综合征 淋巴水肿 胸腔积液 阴囊
  • 简介:外科是皮肤外科中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个分支,单位肿瘤的外科治疗并未被广大皮肤外科医生所掌握。本文主要目的是简要介绍单位常见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一些技术和技巧,包括术前准备、手术部位的暴露、多种肿瘤的切除和术后护理等。

  • 标签: 甲外科 甲单位 肿瘤 切除
  • 简介: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之一。除黑素细胞性病外,的病理改变还见于外伤、感染、严重全身疾病或其他皮肤病等。皮肤镜的应用有利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主要对非黑素病如感染性、炎症性、外伤性病、甲下肿瘤等的皮肤镜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肤镜 甲病
  • 简介:目的:观察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治疗中重度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9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先使用电动护理美器对病进行打磨,再使用长脉宽Nd:YAG激光进行照射,疗程8周;对照组仅给予激光照射治疗,治疗方法、次数及疗程均与观察组一致。在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进行真菌学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22.2%、78.8%、71.7%;对照组分别为10.6%、62.4%、54.1%,观察组痊愈率(砰:4.42,P=0.036)、有效率(X^2=6.02,P=0.014)、真菌清除率(x。=6.12,P=0.0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4周,观察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真菌清除率分别为19.2%、70.7%、66.7%,对照组分别为11.8%、55.3%、50.6%,两组痊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1.90,P=0.168);但观察组有效率(磐=4.69,P=0.030)、真菌清除率(x。=4.90,P=0.02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联合电动锉治疗中重度真菌病的疗效优于单一激光治疗,方便安全。

  • 标签: 甲真菌病 电动锉甲 ND:YAG 1 064 nm激光
  • 简介:作为重要的皮肤附属器之一,具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特点。基于其特殊的位置,常常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而出现形态各异的改变或病损。有时形成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遗传性皮肤病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观察氟尿嘧啶针局部注射治疗周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2.5%氟尿嘧啶针与2%ff4多卡因针混合疣体内注射,隔周1次,共1~5次;对照组二氧化碳激光治疗,1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2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氟尿嘧啶 甲周疣 二氧化碳激光
  • 简介:氨蝶呤(MTX)是一种具有抗炎、抗细胞增殖作用的免疫抑制剂,应用于银屑病的一线治疗已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从MTX对银屑病的适应症、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对生育的影响、禁忌症、毒副作用的预防、监测与随访,以及补充叶酸是否有益等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甲氨蝶呤 银屑病 治疗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后脱落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8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诊治的310例脱落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310例脱落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3岁,发病率为56.5%;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发病总数的72.6%;平均受累指(趾)3.5个,其中拇指受累比例最高,接近90%;指(趾)脱落在患儿患手足口病后的2~3周最多见,约占总体的85.3%。结论脱落与手足口病关系密切,脱落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后期并发症。

  • 标签: 甲脱落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文献分析
  • 简介:银屑病是银屑病的常见类型,常引起手指、脚趾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及心理负担。因生长缓慢、药物难以吸收等原因,传统治疗常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生物制剂优特克单抗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越来越多,结果显示优特克单抗治疗效果好、安全性较高。本文就优特克单抗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甲银屑病 优特克单抗 生物制剂
  • 简介:目的观察真菌病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而探讨真菌感染与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对60例真菌病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真菌病患者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真菌病患者T细胞亚群存在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在真菌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 简介:我所于2004年3月-2007年5月应用氧沙林(8-MOP)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白癜风 窄谱中波紫外线 甲氧沙林
  • 简介:鲍恩病(Bowen'sdisease)是一种原位鳞状细胞癌,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累及的鲍恩病少有报道。选择外科切除、低温冷冻以及激光等方式治疗床沟鲍恩病可能会导致永久性损害。作者报道1例CO2激光成功治疗以床沟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的鲍恩病。

  • 标签: CO2激光 色素沉着性 鲍恩病 治疗 鳞状细胞癌 外科切除
  • 简介: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环酸加化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黄褐斑患者142例,均来源于我科门诊的患者,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等疾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5例,女10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5±0.5)岁,病程2周~30年,平均病程(5.2±0.4)年,蝶形型96例,面上部型3例,面下部型5例,泛发型8例。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化斑汤
  • 简介:目的:了解泉州地区近3年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真菌病患者的病进行KOH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及临床分析。结果:428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男女发病率比为1∶1.68,青中年发病率较高。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4.02%,全损毁型(TDO)占19.86%,近端甲下型(PSO)占8.88%,浅表白色型(SWO)占7.24%。共培养出致病真菌376株,培养阳性率87.85%,皮肤癣菌占53.99%,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38.30%;酵母菌属占39.6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2.61%;霉菌占6.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不同临床类型菌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泉州地区真菌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类型间的发病率和菌种分布上有所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活性成分黄芪甙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60、90mJ/cm^2的UVB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加入黄芪甙进行干预处理,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的分泌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UVB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损伤,单纯照光组细胞增殖活性可下降23%~43%,而黄芪甙预处理组照光后活性仅下降7%~20%;UVB照射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分泌显著增加,A值分别为16.32~91.59及98.6~403.53,而黄芪甙预处理后其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后在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凋亡峰),而经黄芪甙处理的UVB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黄芪甙具有光保护性能,可减轻UVB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

  • 标签: 黄芪甲甙 中波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导入氨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48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1组42例采用超声导入氨环酸治疗;对照2组40例采用谷胱甘肽静滴治疗;三组患者总疗程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及12周后,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8.75%、47.62%、40.00%和89.58%、80.95%、60.00%。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χ^2=4.13,P=0.042;χ^2=7.31,P=0.007);治疗组在治疗12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2组(χ^2=9.11,P=0.003),但与对照1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P=0.245)。结论:超声导入氨环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起效较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黄褐斑 超声导入 氨甲环酸 谷胱甘肽
  • 简介:目的评价氨环酸联合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7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所有患者外用2%氢醌乳膏共3个月,试验组同时口服氨环酸片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结果试验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口服氨环酸联合2%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黄褐斑 氨甲环酸 氢醌乳膏 药物联合疗法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