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门诊护士微信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的管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管理,给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微信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后,实验组的护理缺陷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对比有差异存在,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士采用微信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效提高门诊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发生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医院血液科222例初诊分泌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MBD分级分为A组(MMBD0~2级,102例)和B组(MMBD3~4级,1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骨病特点、分级及临床病理资料,探讨临床病理特点对MMBD分级的影响。结果相比B组,A组BMI、Hb、外周血血小板绝对值、血清白蛋白、TG更高,年龄、血清磷、血清CPR、血清球蛋白、β2-微球蛋白、骨髓原始+幼稚浆细胞比例、骨髓浆细胞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年龄、血清CPR、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是影响初诊分泌型MM患者发生3~4级MMB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MBD是MM的常见并发症,多表现为骨量减少、溶骨性破坏改变;3~4级MMBD以老年、血清CPR及血清球蛋白升高者多见。
简介:目的调查孕妇围产期B群链球菌的带菌情况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预防新生儿B群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方法同时收集孕35~37周孕妇阴道和直肠分泌物的标本各430份,进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阳性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0例围产期孕妇检出B群链球菌52株,阳性率12.1%(52/430),其中围产期孕妇阴道和直肠部位同时检出B群链球菌的有18株,占4.2%(18/430),仅阴道部位检出B群链球菌的有27株,占6.3%,仅直肠部位检出B群链球菌的有7株,占1.6%。用K—B纸片扩散法对B群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未见耐药株,但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21.2%、69.2%和51.9%。结论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B群链球菌的携带部位,建议应对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率;如发现阳性应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B群链球菌阳性的孕产妇应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以保证围产儿健康。
简介:目的探讨B群链球菌有效、经济的实验室培养方法,提高B群链球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围产期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各983例,分别采用A方法(血平板).B方法[血平板+含10μg/ml多黏菌素和15μg/ml萘啶酸的选择性培养肉汤(Todd-Hewrtt增菌液)].C方法(血平板+自制胎盘组织液增菌液)培养B群链球菌,然后通过协同凝集试验进行B群链球菌鉴定.结果直肠部位A方法检出23例(2.3%),B方法48例(4.9%),C方法53例(5.4%);阴道部位A方法检出31例(3.2%),B方法64例(6.5%),C方法77例(7.8%).B方法与C方法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法与B方法、C方法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方法检出B群链球菌的敏感性优于A方法,自制胎盘组织液对B群链球菌的增菌效果与Todd-Hewrtt增菌液相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早、中期孕妇肠道菌群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0我院产科产检孕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20周后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发生组(n=8),无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于未发生组(n=142)。[晓艳1]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孕早期(≤12+6周)、孕中期(13~27+6周)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妊娠前BMI、PE/子痫病史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是否经产妇[晓艳2]、结缔组织病、自然流产史、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且未发生组低于发生组(P均<0.05);孕早期留标本孕周、孕中期留标本孕周、孕早期Chao1指数、孕中期Chao1指数、孕中期 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早期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P均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菌群移植(FMT)治疗脑出血继发急性肠假性梗阻(AIPO)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例脑干出血继发AIPO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粪菌制剂供者与患者主要菌群组成, 以及患者FMT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5天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该患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胀、肠管扩张及腹腔高压, 常规保守治疗1周仍无法缓解, 并逐渐加重至影响呼吸功能, 粪便菌群分析提示肠道菌群失调, 遂尝试FMT挽救性治疗。经FMT治疗, 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明显;FMT后25 d随访, 该患者未再次出现消化道症状;复查粪便菌群分析提示定植于肠道的菌群以益生菌阿克曼菌、双歧杆菌为主, 潜在的促炎及产气菌明显减少, 菌群多样性增加。患者在FMT治疗后的25 d部分菌群组成趋向于与供者一致;在门水平上, 拟杆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大幅增加, 变形菌门比例大幅下降;在纲水平上, 疣微菌纲、拟杆菌纲、放线菌纲、红蝽菌纲和梭状芽孢杆菌均明显增加, 丙型变形菌纲明显减少;在目水平上, 拟杆菌目、疣微菌目、梭菌目、红蝽菌目增加, β-变形菌目和肠杆菌目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