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笔者曾在《安徽财税报》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发表过一篇《偷税和偷税罪》的小短文。事隔两年后,想就这个问题再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偷税应该如何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201条对偷税的定义是:“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为偷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63条对偷税的定义是:“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简介:摘要:现实社会中会遇到的需要法律规制的情形是无法穷尽的,已经设立的成文法难以将大千世界所有情况全部囊括其中,与此同时,既要保证社会秩序,防止过多不法行为逃脱法网,影响刑法的权威和震慑效果,又要维持刑法的稳定性,避免朝令夕改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两难之下,兜底条款成为平衡两种追求的最好桥梁。非法经营罪作为维护特许经营秩序法益的罪名,其兜底条款具有一定的宽泛性,其实际适用范围时有争议,从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相关无罪判决入手,更易于分析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各个构成要件的内涵及其适宜的适用范围,并由此总结出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出罪因素,并依此对其司法适用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