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论文对1865-1970年华文报刊在新西兰由外来报刊主导到本土报刊主导的传播扩散过程、新西兰华人身份认同及想象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新西兰早期本土华文报刊并不仅仅只有《民声报》,其华文报刊实践活动要丰富得多.因受到华人移民潮、新西兰移民政策及中国国内政治时局的影响,新西兰早期华文报刊传播存在明显的阶段转向特征.在1910年以前尤其是淘金热时期,基本以消费外来华文报刊为主;而1920-1970年随着华人政治社团的兴起,依附这些社团的本土报刊不断出现并在本地华人阅读市场中占据了主体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视新西兰为家园以及以英文为母语的第二代华人的出现,华文报刊又逐渐走向了衰落.
简介:当前,立法授权虽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但在其合法性问题之上却仍蒙着一层薄雾。因此,为了对授权立法进行控制,通过立法授权的必要性原则和明确性原则对立法授权的条件和内容进行限制成为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在权力分立理论、民主理论以及法律保留理论的夹缝中,美国立法授权理论在联邦法院法官的法槌下走过了曲折迂回的两个世纪。在此期间,立法授权的必要性判断以及明确性判断的逐项标准浮出水面,在为美国的行政机关提供了清晰的权力边界之余,亦为我国立法授权原则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性思考。具体而言,我国应在确保立法授权原则的实质性判断的前提下,凸显对立法授权尤其是授权法部分的程序规范的特殊关怀。
简介:国内学界对于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公民道德”和“道德信仰”两个层面,形成了五个方面的学术成果:有关“公民道德”和“道德信仰”的本体论研究、有关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有关“公民道德”的比较研究、有关道德信仰危机问题的研究和有关公民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国内对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的研究,从无到有、从现象到本质,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视角上,应进一步深化对“公民道德信仰”这一主题的研究;研究内容上,应进一步搭建“公民道德信仰”概念的分析谱系,梳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危机的生成逻辑以及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重建的战略选择;研究方法上,应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多层面、跨学科的视角加强对“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的研究,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方法体系。
简介:作为古代吐蕃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吐蕃社会的民事法律有着自身独特的内容。作为维护本民族经济基础和民事权利,为维护一定的所有权制度和可能产生的商品关系、婚姻关系、财产继承关系等领域的法律规定,能够体现出以调整其所有制关系和其所反映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由吐蕃王朝社会高层通过赞普诏书和各机关或各级官吏针对吐蕃全局的经济、人身、婚姻、财产领域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处理规则,以及通过藏族古代社会特有的议事会议制度中盟誓后宣布的决定或法规演变而来,另外由地方各级官吏针对各自的统辖区处理大小事务时,征求吐蕃中央君臣意见后制定的各种民事领域的习惯法,还包括诸法合体的各种法典和契约表现出来的内容等,构成了吐蕃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具有藏族本土法文化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
简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以及民族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对公共行政理论的需求,都要求中国公共行政学加速推进本土化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可以发现:第一,政治学等学科在美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本土化历程为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提供着有益借鉴;第二,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深深扎根于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历史以及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过程,其现状经受着诸多反思与批判;第三,新常态下国内外不同群体在中国国情认知上的差异,政府管理在评价反馈、包容性、利益矛盾方面呈现的特点,都要求将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提上日程。为此,中国公共行政学界应当构建本土化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立场、提出中国观点、实现中国表达,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不断研究新问题,提炼发展新方法。
简介:本文在《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的邀请下参与"中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的讨论,兼评两篇文章。评论力求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以期推动学术讨论的深化。论文在审视东西方公共行政科学的发展路径、研究内容和国内关于本土化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继续发展和深化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研究关怀中国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研究思路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风格朴实化、研究论证严谨化、研究逻辑科学化、研究语言通俗化、研究贡献国际化、研究评价公认化。在本土关怀、兼容并蓄、科学严谨、朴实无华的研究氛围中,追求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是当代中国学人、特别是公共管理学人的重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