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防御机制和MMPI测试的研究发现儿童双相障碍与单相抑郁两组疾病的异同。方法时37例儿童双相障碍患者和3l例单相抑郁患者进行防御机制(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MMPI),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MPI两组在量表HY(t=2.033,P<0.05)、flr(t=2.371,P<0.05)、SC(t=2.545,P<0.05)、Ma(t=2.648,P<0.05),PD(t=3.101,P<0.01),双相障碍组高。DSQ与MMPI相关分析,双相障碍组MMPI中的Pa、Pt、Sc、Ma、Si分与不成熟因子显著正相因子负相关,而单相抑郁组仅有Pa、Sc、Ma与不成熟因子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双相障碍组发病年龄更早,与单相抑郁比有人格特征的区别,表现的更不成熟、更不稳定,这与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可能有关。

  • 标签: 双相障碍 儿童 单相抑郁 防御机制 MMPI
  • 简介:摘要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现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川崎富首次报道后,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均未明确。近年来川崎病的流行病学高度提示川崎病的发病与感染有关。研究报道目前已知与川崎病有关的病原体有数十种,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该文就近年来报道的与川崎病有关的病原体进行综述,旨在介绍相关病原体可能引起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川崎病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损伤二者之间的联系,为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川崎病 病原体 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机制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见效较慢。树突状细胞是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多种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均发挥了作用。经查阅大量文献,本文结合近年来血液学专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做以下综述。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紊乱 树突状细胞 新靶点
  • 简介:摘要中医医患关系虽不如西医紧张,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背景下,传统的中医医患关系需要注入权利义务的内容,注重中西医的结合及各自的定位。中医医患纠纷的监测和解决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及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 标签: 中医医患关系 医患纠纷监测 医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如果一家企业选择将自己变身为公众公司,其在上市之前就必须做一系列的调整,以求跨过目标交易所设定的最低门槛.而由于企业改制、发行上市牵涉的问题较为复杂,故必需各类中介机构的配合,如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土地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等,由此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额并不在少数.对于初具规模的药品零售行业而言,这部分费用则显得更为可观,故已步入改制阶段的企业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功上市.……

  • 标签: 上市调整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最为常见的脏器衰竭,病死率高。肺脏与肾脏共同参与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两者都含有庞大的血管网络,互为对方功能衰竭首要的远隔器官效应的靶器官。本文综述肾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发生的肺-肾cross-talk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加深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致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可以呈现不同的死亡方式,如坏死、凋亡,或二者兼有。Necroptosi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同时具有细胞坏死和凋亡特征。而细胞凋亡的过程是可以调控的,其过程涉及BNIP3、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凋亡诱导因子(AIF)等多种信号转导激酶,应激信号的强度可能决定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

  • 标签: 细胞死亡 NECROPTOSIS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最为常见的脏器衰竭,病死率高。肺脏与肾脏共同参与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两者都含有庞大的血管网络,互为对方功能衰竭首要的远隔器官效应的靶器官。本文综述肾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发生的肺-肾cross-talk的可能发病机制,以加深对两种疾病的认识,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致病机制
  • 作者: 李逸凡 董力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工信部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近视眼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在东亚地区尤为严重。鉴于其患病率高,眼部并发症多,目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遏止近视眼患病人数的迅猛发展。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保护因素,且日光可以延缓近视眼的进展,因而作为日光与近视眼之间潜在媒介的维生素D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负责调节钙磷代谢,此外它还与多种眼病相关,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等。本文总结了与维生素D和近视眼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遗传学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可能的生物学机制,为利用维生素D进行近视眼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70-476)

  • 标签: 近视眼 维生素D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性早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以期为性早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临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性早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收集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内分泌激素水平,以及与性早熟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因素。结果:研究发现,性早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密切相关。在性早熟患儿中,常发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激活,导致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此外,神经递质、神经肽等也可能参与性早熟的发病过程。这些因素的异常可能导致儿童性发育的提前启动。结论:性早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存在密切联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失调是性早熟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性早熟,需要深入研究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性早熟中的作用,并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家长和医生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性早熟问题,以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性早熟 神经内分泌系统 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发热性血管炎症疾病,因其易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被认为是儿童继发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尽管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CAL的存在仍然给部分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研究川崎病并发CAL的疾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208是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微小RNA,该文综述了川崎病及其CAL的相关机制,并阐述了MicroRNA-208与CAL的联系,对MicroRNA-208参与川崎病相关CAL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微小RNA 微小RNA-208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攻击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关系。方法.采用M·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分为攻击组(n=32)和非攻击组(n=36)在入院时和住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结果在发病期,有攻击行为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DSQ中间型和成熟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病人的DSQ成熟型因子分明显增高(P〈0.01)。有攻击行为组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攻击行为与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与心理防御机制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12日-2016年5月18日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其中有明确妄想(甲组)与无妄想(乙组)的患者均占据50例,另同期收集50例正常受检者(丙组),采取防御方式问卷对不同分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甲组受检者的病程与被动攻击呈负相关,P<0.05,与假性利他呈正相关,P<0.05分析乙组与丙组病程与各个条目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妄想可能是由于较多应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心理防御机制 精神分裂症 妄想 关系
  • 简介:摘 要 由于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特征、患者需求与医疗资源、医务人员职责意识与道德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医患沟通不畅关系紧张,现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从教育示范、教育制约、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执者、教育实效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通过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发挥廉洁教育作用缓和医患关系

  • 标签: 公立医院 医患关系 廉洁教育
  • 简介: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FQNs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其化学结构与不良反应机制间的关系。结果: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其结构位上C8,C7,C5,N1取代基有密切关系;其C6的F与C2的H不可取代,其与不良反应没有相关性,但与抗菌疗效有密切联系。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FQNs新药时,应充分了解此类新药的不良反应资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不良反应 化学结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