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前尿碘水平与最佳治疗反应(E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的甲状腺全切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432例[男124例、女308例,年龄(42.1±11.0)岁],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据尿碘水平将患者分成4组:G1组,尿碘<50 μg/L;G2组,50 μg/L≤尿碘<100 μg/L;G3组,100 μg/L≤尿碘<200 μg/L;G4组,尿碘≥200 μg/L。131I治疗剂量为3 700 MBq。评估患者6~8个月后的治疗反应:ER、不确切反应(IDR)、血清学疗效不满意(BIR)、影像学疗效不满意(SIR)。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患者组间差异,并计算G1~G4组与不同治疗反应间调整后的标化残差(残差)及Cramer′s V,以判断组间差异。将IDR、BIR、SIR等归为非ER(NER)组,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寻找治疗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G1~G4组达ER者占比分别为51.9%(41/79)、64.9%(98/151)、53.8%(63/117)和30.6%(26/85),不同尿碘水平组ER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75,P<0.01),其中G4的占比明显低于其他3组(χ2值:7.695~25.697,均P<0.05),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72~3.667,均P>0.05)。ER、IDR、BIR、SIR组患者的尿碘水平分别为87.5(57.0,129.0)、97.0(55.7,211.5)、141.0(74.0,231.0)和148.0(68.5,221.0) μg/L(H=15.977,P=0.001),其中ER与SIR组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9,P=0.019)。尿碘水平与治疗反应间存在相关性(Cramer′s V=0.151,P=0.001);尿碘(≥200 μg/L)、性别、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可作为影响ER的独立因子(Wald值:4.029、7.185和56.301,均P<0.05)。结论在DTC术后的中低危患者中,当尿碘水平<200 μg/L时行131I治疗并不影响患者达到ER,而尿碘水平≥200 μg/L时患者需谨慎行131I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