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并讨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等。方法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分析1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结果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背景,管壁增厚,增厚处可见形态、大小较一致的杯状细胞三五成群呈小巢状、腺泡或条索状从黏膜下层起向外浸润性生长,达浆膜层,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粘液。可见神经及脉管侵犯。肿瘤侵及阑尾长度大于2cm。免疫组化CD56(散在+),Syn(灶+),CgA(-),CK(+),Ki-67(15%+)。结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一种在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具有类癌和腺癌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较经典类癌更具有侵袭性。Ki67阳性指数对肿瘤分级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糖醋诱饵加水与不加水对蝇类监测效果的影响。方法捕蝇笼诱捕法。结果两种诱饵各监测9次108笼,糖醋诱饵加水密度为5.76(只/笼),糖醋诱饵不加水密度为5.63(只/笼),两种糖醋诱饵监测密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c=0.82249,P>0.05)。两种糖醋诱饵密度相似,有高度相关(分别为r=0.956,P=0.000),但两种糖醋诱饵的蝇类构成比不同,有显著差异(χ2=231.972,P<0.05)。结论糖醋诱饵加水与不加水监测的蝇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相同,但糖醋诱饵引诱力较弱,捕获数量少,影响了蝇种的构成,建议通过增样本量来减少偏差。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降脂类中药组方在治疗高脂血症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文选择我院在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高脂血症治疗的患者 128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有患者 64例,中医组患者给予降脂类中药组方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 结果 中医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高血脂指标显著优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为高脂血症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降脂类中药组方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高血脂指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理想的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效果,同时需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流行病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文选用的是本院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得换 366人进行治疗分析,把患者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组服用 NSAIDs药物治疗有 103人,另一个组是未服药治疗患者 263人。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方式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具体部分分析中具有一定差异性,治疗效果上服药组的患者相对比较没有服药的患者年龄更高,出现胃溃疡和复合型溃疡问题大多都是出现在服药组,没有服药组的患者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结论:通过治疗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都需要加强针对性治疗,比如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认识上,要及时减少不良问题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师范类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特点,进而促进国内师范类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职业心理学调研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4所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抽取471名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涯适应力问卷(CSCAQ)评估研究对象的生涯适应力水平。结果研究对象CSCAQ生涯人际因子得分为3.76±0.61,生涯好奇因子得分为3.49±0.73,生涯控制因子得分为3.13±0.72,生涯自信因子得分为3.68±0.62,生涯调适因子得分为3.76±0.57,生涯关注因子得分为3.57±0.64。不同性别研究对象CSCAQ各因子得分比较,女生在生涯人际与生涯自信2个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研究对象在生涯人际、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调适、生涯关注5个因子上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研究对象在生涯人际、生涯好奇、生涯控制、生涯自信、生涯关注5个因子上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师范类大学生对生涯发展的认识还有一定的片面性,且不同性别、年级及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师范类大学生其生涯适应力水平有差别。若想进一步提升师范类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水平,可以从政府、学校及师范类大学生自身3个方面入手。
简介:一直以来,“跟台类”高值耗材是耗材管理的一个难点。为了规范“跟台类”高值耗材的管理,笔者运用FOCUS—PDCA管理工具,对“跟台类”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进行了改进,计划实施后相关指标明显改善,保证了手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通过修改“SOP”格式制度,将改进后流程标准化,巩固改进成果,建立高值耗材管理问题反馈机制,寻找进一步改进空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间住院的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甲、乙、丙共三组,每组均为38例,其中甲组患者采用布洛芬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治疗,丙组患者采用美洛昔康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服用NSAIDs治疗后,其消化道与心血管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的六个月期间,丙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甲、乙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造成心血管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抑制环氧合酶-2的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但是对于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情况尚不明确,临床上选择NSAIDs的使用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干眼症治疗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人工泪液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开展于2016年1月—2017年月,将在此期间收治的50例干眼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人工泪液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人工泪液联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取得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干眼症治疗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人工泪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适合眼科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药学干预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4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根据有无进行药学干预为依据,将其分为2组,一组设为干预组(n=71),一组设为对照组(n=77)。其中,干预组,接受药学干预,对照组,未接受药学干预,比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2%,对照组为53.2%,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时间与抗菌药费用,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进行药学干预,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费用,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