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逆行肾内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n=33)和逆行肾内手术组(n=33),观察两组患者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结果: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2.20±28.36)ml、(47.20±9.69)min,清石率为90.91%;在逆行肾内手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35±2.59)ml、(68.96±12.30)min,清石率为93.94%;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要明显好于逆行肾内手术组(P<0.05),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和逆行肾内手术组清石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7.49±27.56)ml、(57.48±9.58)min,清石率为96.97%;在逆行肾内手术组中,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1.20±4.15)ml、(94.20±23.50)min,清石率为78.79%;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石率要明显好于逆行肾内手术组(P<0.05)。结论: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与逆行肾内手术均具有不错的效果,且针对直径≥20mm结石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术中彩超引导及肾动脉分支阻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内生性肾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2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肾脏内生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术中彩超引导肾动脉分值阻断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肾脏功能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肌酐(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彩超引导肾动脉分支阻断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可最大限度保护患者患侧肾功能,但是会延长手术时间并增加手术出血量,是临床中可选择的一种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海绵窦区结构复杂,诸多神经及重要血管穿行其中,累及此处的肿瘤治疗方式包括硬膜内入路、硬膜外入路和内镜经鼻入路。本综述围绕内镜经鼻入路,就海绵窦区肿瘤的种类、手术入路及手术技巧等进行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畸胎类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分别将CT与MRI诊断方案应用于患者病情分析中的效果,探讨患者的诊断准确度。方法:本次研究在针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时研究人员录入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间,我院中收入的存在畸胎类肿瘤的患者共计62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被确诊为畸胎类肿瘤。医务人员针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CT与MRI诊断方案。在诊断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影像学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CT诊断来说,MRI的诊断准确度明显更优,两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度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畸胎类肿瘤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而在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时,将CT与MRI诊断方案应用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能够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但相较于CT诊断来说,MRI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病灶状况,对于后续拟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对肾内透析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护理的质量效果。方法:按照选入病例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共计纳入患者228例,开展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按照双盲法划分为对照组(114例,透析期间开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14例,开展PDCA循环护理),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透析期间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肾内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护理工作,可以促使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型切开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C-type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C-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内窥镜室行ESD治疗的55例直肠NEN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C-ESD组(28例)与传统ESD组(27例),比较两组剥离时间、剥离速度、黏膜下层注射次数、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ESD组剥离时间(13.8±4.2)min,传统ESD组为(19.9±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9,P<0.001);C-ESD组剥离速度(0.08±0.04)cm2/min,快于传统ESD组的(0.06±0.04)cm2/min(t=2.218,P=0.031);C-ESD组黏膜下注射次数2(1,2)次,少于传统ESD组的3(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1,P<0.001)。两组病灶均整块切除。C-ESD组治愈性切除率100.0%(28/28),传统ESD组为88.9%(2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传统ESD组术后发生7例并发症,其中1例迟发性出血,5例迟发性穿孔和1例固有肌层损伤,C-ESD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C-ESD治疗结直肠NEN可缩短剥离时间,提高剥离速度,减少黏膜下层注射次数,提高治愈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别采用逆行肾内手术(RIRS)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施治,对比其疗效。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1年6月-2022年6月)、地点(本院)与对象(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选取50例,将其实施分组(2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皆为25例),A组行RIRS,B组实施PCNL,对比两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结石清除率(96.00%)较A组(68.00%)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针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PCNL治疗,结石清除效果较RIRS好,而安全性相当。
简介:摘要:观察并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儿在围术期需要关注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经验,为手术成功和患儿康复做最好的保障。方法:对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颅内肿瘤病例做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患儿均采取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做好患儿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术前准备工作,并于术后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16%(4/49),患儿治疗的显效率明显提高,治愈率99.0%(98/99),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3.88%(46/49)。结论:对于颅内肿瘤患儿,在围术期做好相关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护士严密细致观察病情变化,能够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并早期果断处理,明显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对于颅内富血供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行开颅手术切除前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45例颅内富血供肿瘤患者资料,总结其肿瘤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术前栓塞指征、栓塞效果和栓塞相关并发症,从而评估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5例患者中21例为血管母细胞瘤,15例为脑膜瘤,5例为血管外皮瘤,4例为颈静脉球瘤。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达97.8%(44/45),其中1例脑膜中动脉过于迂曲,栓塞微导管无法到位。介入栓塞成功病例中,41例患者采用液体栓塞剂Onyx,3例采用液体栓塞剂NBCA。完全栓塞7例,大部栓塞26例,部分栓塞11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共4例,其中2例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Marathon微导管无法拔出,1例功能型颈静脉球瘤术中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该4例患者术中均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对于颅内富血供肿瘤,术前介入栓塞安全有效,但需严格掌握介入手术指征并选择合理的栓塞方式和栓塞材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 MR 血管成像诊断颅内肿瘤病变的检出情况,评价其对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为颅内肿瘤的评估与风险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 2022 年 1 月—2023 年 6 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 92例颅内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 DWI 及 DWI 联合 MR 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对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DWI检出颅内肿瘤患者有 81 例,检出率为 85.87%,诊断准确度为 85.87%;DWI联合 MR 血管影像有 90 例,检出率为 98.91%,诊断准确度为 98.91%;DWI 联合 MR 血管影像检出率,诊断准确度高于 DWI,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DWI 联合 MR 血管成像对颅内肿瘤诊断价值高,有助于改善颅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