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3D-ASL灌注技术在缺血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缺血脑血管疾病患者共34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扫描仪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3D-ASL灌注技术以及MRA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健康人群的对照组的3D-ASL以及MRA诊断均未见异常,一致性100%,研究组患者的3D-ASL以及MRA诊断检查结果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致性为100%,小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一致性为71.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一种性为84.6%。结论:3D-ASL灌注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标签: 3D-ASL灌注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早期静脉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共纳入7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始于2020-1并止于2021-2。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以排列序号分组,序号为奇数即归纳为参照组(39例),否则归纳为护理组(39例),均接受早期静脉治疗,治疗期间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优质护理,以统计学对两组神经功能以及护理有效率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护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更低,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早期静脉治疗的护理效果显著,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早期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护理在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脑卒静脉治疗患者为研究对照。60例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行静脉(rt-PA)治疗,但是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围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患者实施围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围溶栓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静脉治疗的92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4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牙龈出血1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35例,3分23例,2分8例,1分4例。结论: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是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的、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避免脑组织的坏死,而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主要综述药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相关研究结果,以及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和治疗途径。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治疗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8 年 6 月到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治疗患者共 80 例当作研究对象,分成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 40 例患者,对比两组的护理实际效果。 结果: 经过护理,综合护理组在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组, 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护理组的 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 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治疗患者实施全面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提升静脉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静脉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应用静脉治疗,围,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静脉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7d 的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4.26%%,对照组为17.02%,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静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 脑卒中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缺血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作为病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治疗是目前提高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存活率以及降低其神经功能、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等损伤的关键手段。关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的研究成果愈发丰富,为充分发挥治疗的应用效果,提升卒中急性救治水平,极大地降低脑卒中发病后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文章对特定人群、特定状况、特定时间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脑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AIS诊断标准,并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一般组和实验组,每组25例。一般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组,且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接受静脉治疗后,应用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D-ASLMRA及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DWI梗死面积以及ASL灌注异常面积,将患者分为灌注异常面积<梗死面积组、灌注异常面积≈梗死面积组、灌注异常面积>梗死面积组,当ASL上低灌注面积>DWI梗死面积时,超出梗死面积的部分即视为IP区,探究3D-ASLMRA及DWI技术的检出率。结果:90例患者全部显示出弥散受限高信号,检出率100%。小面积脑梗死有28例,ASL灌注异常10例,检出率为(10/28)35.71%。大面积脑梗死有62例,ASL全部显示出灌注异常,检出率(62/62)100%。结论:3D-ASLMRA及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 标签: 3D-ASL MRA DWI 急性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的围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以此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采取抽签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5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治疗,其中参照组给予围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00%)例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24.00%)例,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全面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 标签: 围溶栓期 脑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的围开展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以此为临床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采取抽签法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 我院50例 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治疗,其中参照组给予围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参照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1( 4.00%)例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6( 24.00%)例,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 针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全面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其整体生活质量,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 标签: 围溶栓期 脑卒中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脑卒中动脉内接触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在起病后2~24h进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尿激酶用量50~130万U(平均85万U).结果颈内动脉系统血管闭塞1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30例,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3l例.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14例,大脑中动脉再通29例,大脑中动脉分支再通3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再通20例.11例因血管狭窄明显,后给予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108例,并发脑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15例.结论选动脉内接触性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用药总量小,并发症少.

  • 标签: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安全性 尿激酶 神经功能 禁忌证
  • 作者: 祁亚南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北京医院,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大华路1号 100730)
  • 简介:摘要: 急性缺血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静脉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AIS患者进行静脉的救治涉及多学科专业团队的合作,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实施、协调、串联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证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IS静脉护理的新进展,旨在为AIS患者相关的护理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AIS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护理 卒中专科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脑卒中(AIS)静脉患者的血压管理。 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收入的60例AIS患者进行研究,均符合静脉指征并实施治疗,按是否开展血压管理分为两组均30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血压管理,比较两组血压情况、预后指标以及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Dsv、Dsvmax、Ssv、Ssvmax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均提高, NIHSS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评分变化幅度明显较对照组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满意率(P<0.05)。 结论 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静脉期间,开展血压管理,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提高患者满意率,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近几年,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治疗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疾病多发于老年人,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本文简要分析了急性缺血脑卒中评估过程和诊断过程,并对具体的治疗机制予以讨论,仅供参考。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 溶栓 治疗机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闭环管理,缩短患者从就诊至治疗时间(DNT)。方法对流程中导致延误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流程优化后,DNT由改善前(63.52±15.092)分钟缩短至(53.75±16.22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闭环管理的建立,可有效缩短DNT。

  • 标签: 脑卒中 静脉溶栓 时间 院内延误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缺血脑卒中应用尿激酶静脉治疗的效果研讨。方法选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就诊并接受尿激酶静脉治疗的85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系统回顾其各项临床资料,并评价疗效情况。结果静脉治疗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85例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1%(76/85),并发症总出现率5.88%(5/85)。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用于急性缺血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较好,但需注意把握治疗时间与适应证,以提升病人整体疗效。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尿激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