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孕中期血清学筛查提示高风险胎儿的遗传学特征。方法该孕妇于2020年3月22日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对胎儿及孕妇夫妇进行检测。结果胎儿G显带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6)t(6;14)(q27;q31.2),孕妇核型为46,XX,t(6;14)(q27;q31.2),其丈夫核型未见异常。胎儿aCGH结果显示染色体6q26q27区存在6.64 Mb的缺失,14q31.3q32.33区存在19.98 Mb重复,均判断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孕妇夫妇aCGH结果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的不平衡染色体异常可能缘于孕妇携带的平衡易位。aCGH有利于确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断裂点,为预测胎儿发生畸形的风险及后续妊娠的选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CHAMP1基因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智力障碍40型(MRD40)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MRD40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临床资料,用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并回顾文献报道的CHAMP1基因变异所致MRD40病例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女,11月龄,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合并特殊面容。CNV-seq检测未见异常,WES结果提示其携带CHAMP1基因c.1908C>G(p.Y636*)新发杂合变异。连同12篇文献报道的33例患儿,除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外,大多存在肌张力减退(94.1%)、说话和/或行走时间延迟(85.2%,82.4%)及眼部异常(79.4%)。共检出CHAMP1基因变异26个,大多为功能缺失变异,位于第3外显子且为新发。结论CHAMP1基因c.1908C>G(p.Y636*)杂合变异可能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原因。对于全面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肌张力减退伴特殊面容的患儿,应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
简介:摘要产前巴特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胎儿多尿、羊水过多及早产。本文报道1例MAGED2基因缺失变异引起的短暂性产前巴特综合征,该疾病以X连锁隐性遗传、妊娠中期出现严重的羊水过多、胎儿早产及出生后多尿症状并自然缓解为特点。妊娠期产科管理以产前诊断、严密监测及预防早产为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例SPTB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变异谱,探讨变异类型与HS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的H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三维结构预测。采用χ2检验比较具有不同蛋白质功能结构域的SPTB基因变异位点的患儿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16例HS患儿的男、女比例为6:10,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网状红细胞增多,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56.25%(9/16)、31.25%(5/16)、12.50%(2/1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例HS患儿均携带SPTB基因变异,其中10种变异既往未见报道,7例患儿的变异为新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6例HS患儿中SPTB基因功能丧失型变异(LOF)占93.75%(15/16),错义变异占6.25%(1/16);变异位点分别位于收缩蛋白部分重复结构域(68.75%,11/16)、肌动蛋白结合域CH1(25.00%,4/16)和二聚化结构域(6.25%,1/16)。χ2检验显示,变异位点位于不同功能结构域的患儿的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345,P>0.05)。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253G>A(p.G85R)错义变异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二聚化的氢键网络,导致蛋白结构的异常;其余15种LOF变异可产生相应的截短蛋白,影响收缩蛋白的功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均被评判为致病或可能致病。结论16例携带SPTB基因变异的HS患儿中轻中度贫血占比较高,变异类型以LOF为主,不同功能结构域的变异并不影响HS患儿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丰富了SPTB基因的致病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
简介:摘要: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 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的非细菌性的炎症,不仅发病率高,且治疗难度大。其主要是由乳腺导管分泌物淤滞、导管扩张引起,外显症状为肿块、乳头有粉刺样溢液,疾病发展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好发于中老年非哺乳期妇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主要以乳痛,乳房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乳腺脓肿,乳瘘等为主要症状,应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癌等相鉴别。在治疗上,西医主要以手术为主,中医可分为内治法与外治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搜集、分析、概括, 对PCM的中西医诊断治疗现状予以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中度智力低下(ID)孕妇的遗传学病因,并为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以2021年4月28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孕18周的ID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及其胎儿的临床资料,并采集其外周血样以及羊水样本用于检测。通过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分析孕妇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CNVs),再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检测和验证候选基因变异。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对胎儿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通过CNV-seq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胎儿的CNVs。结果孕妇为23岁,中度智力低下、走路偏向一侧,持物不稳,孕18+3周胎儿发育未见异常。CNV-seq未发现其存在致病CNVs,WES发现其DLG4基因存在c.1675C>T(p.Arg559*)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Sanger测序发现胎儿亦携带DLG4基因c.1675C>T(p.Arg559*)杂合变异,同时CNV-seq发现其Xp21.1区存在0.1 Mb杂合缺失,涉及DMD基因,经MLPA检测得到验证。结论DLG4基因c.1675C>T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孕妇智力低下的遗传学病因,其胎儿携带相同变异以及DMD基因的缺失,发生智力低下62型的风险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4月28日就诊于郑州儿童医院的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以"FHL2"作为关键词,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同时在ClinVar数据库中检索FHL2变异作为补充支持,分析基因变异与临床特征的对应关系。结果患儿为女性,就诊时为5月龄,临床特征为左心室增大、收缩功能减低。基因测序发现其FHL2基因存在杂合错义变异c.391C>T(p.Arg131Cys),其父母未携带相同的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相关指南,c.391C>T(p.Arg131Cys)被升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3+PP5)。通过文献检索,共发现10例FHL2基因变异的患者,其中6例表现为DCM,2例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HCM),2例表现为不明原因猝死(SUD)。变异位于FHL2蛋白LIM 3结构域的患者均表现为HCM,位于LIM 0 ~ 2、LIM 4结构域者则主要表现为DCM。结论FHL2基因杂合错义变异c.391C>T(p.Arg131Cys)可能是患儿DCM的原因。上述发现强调了trio-WES在疾病诊断和遗传咨询中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患儿 女,18月龄,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异常2 d”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隔离病房。患儿表现为特殊面容,发育迟缓,且因先天性胆道闭锁及腭裂先后行肝移植手术及腭裂修复术,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故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KMT2D基因杂合变异,变异位点为exon39:c.11965C>T(p.Q3989X),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基因结果确诊为歌舞伎综合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K/T细胞淋巴瘤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复星禅诚医院2021年10月收治的1例NK/T细胞淋巴瘤合并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1岁女性,因高热入院,合并重度三系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铁蛋白升高,确诊HPS。骨髓活组织检查发现NK/T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发现隐匿的淋巴瘤。治疗过程中出现多重感染等并发症。使用芦可替尼后高热迅速改善,但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三系减少无改善;采用依托泊苷化疗后血象、凝血功能恢复。结论HPS可能合并隐匿的淋巴瘤。芦可替尼可以缓解HPS的相关症状,但不能逆转疾病进程。
简介:摘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以普通型多见,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国内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1岁女性腹腔的肉瘤样变异型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区呈编织状排列,梭形肿瘤细胞核呈泡状、具明显嗜酸性核仁,另见核形态多样的标志性细胞(hallmark cell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30弥漫强阳性,可见核旁高尔基体点状阳性,ALK(5A4)、ALK(D5F3)均呈核质强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K基因断裂阳性,T细胞克隆性评估检测到单克隆重排。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极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莫洛尼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1(PIM1)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手术切除的38例DLBCL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anger法检测PIM1基因突变情况;筛选cBioPortal数据库中DLBCL相关的DUKE、DFCI和TCGA数据集,收集PIM1基因突变和表达、临床预后信息。将患者分为PIM1基因突变阳性组和PIM1基因突变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突变负荷(TMB)、微卫星不稳定(MSI)水平及总生存(OS)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DUKE、DFCI、TCGA数据集中及十堰市太和医院DLBCL患者PIM1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14.3%(96/673)、26.3%(26/99)、19.5%(8/41)和28.9%(11/38),其中突变位点与突变形式以第4号外显子和错义突变多见。不同年龄(DUKE数据集)、细胞起源(COO)分型(DFCI数据集)的DLBCL患者PIM1基因突变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2、4.40,均P<0.05)。DUKE、DFCI和TCGA数据集中,与PIM1基因突变阴性组患者相比,PIM1基因突变阳性组中TMB均升高(均P<0.05)。DUKE和DFCI数据集中,PIM1基因突变阳性组OS较阴性组差(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IM1基因突变阳性为DLBCL患者OS不良预后因素(DUKE数据集:HR=1.661,95% CI 1.151~2.396,P=0.007;DFCI数据集:HR=2.074,95% CI 1.031~4.172,P=0.041)。结论PIM1基因突变可能与DLBC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POB基因变异致纯合型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Ho-FHBL)的基因型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2021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肝病病区诊治的1例Ho-FHBL患儿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肝脏病理等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的特点,并分别以“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低β-脂蛋白血症”“低脂蛋白血症”“familial hypobetalipoproteinemia”“hypobetalipoproteinemias”“hypo beta lipoproteinemia”“hypolipoproteinemias”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APOB基因变异致Ho-FHBL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结果患儿,男,4岁6月龄,因“发现肝功能异常8个月”入院,血生化检测提示转氨酶升高,血脂减低。肝组织活检提示脂肪性肝炎伴早期肝硬化形成(Brunt评分F3G2S4),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APOB基因2种新变异(c.3745C>T,p.Q1249*,父亲杂合携带;c.4589_4592delinsAGGTAGGAGGTTTAACTCCTCCTACCT,p.T1530Kfs*12,母亲杂合携带),诊断为APOB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Ho-FHBL。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36篇,中文文献0篇,结合本例,合计55例APOB基因变异致Ho-FHBL,其中男23例、女32例,末次随访年龄1月龄至75岁。共检测到APOB基因致病性变异54种,包括23种移码变异、15种无义变异、8种剪接位点变异、7种错义变异与1种大片段缺失。55例Ho-FHBL患者中28例表现为脂质吸收不良、19例表现为早期生长发育不良、12例无症状。21例患者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相关表现,其中棘红细胞增多症14例、神经症状10例、眼部病变6例。34例患者肝脏受累,包括转氨酶升高25例、脂肪肝21例、肝肿大15例、肝纤维化9例、肝硬化3例、肝血管瘤和肝肿瘤性结节各1例。结论Ho-FHBL中APOB基因变异以移码变异与无义变异为主,患者可表现为脂质吸收不良和(或)早期生长发育不良,也可无任何症状,肝脏受累多见。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的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7型的临床表型及CUX2 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1例于2021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并确诊为CUX2基因变异相关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7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基因检测、头颅影像学、脑电图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等进行总结,每3个月对患儿进行1次随访。同时对CUX2基因变异导致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先证者为女童,年龄6岁4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局灶性起源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智力、语言、运动发育落后,伴自闭行为、多动性障碍、不自主拍手动作。视频脑电图背景活动慢;醒-睡各期广泛性棘慢波、多棘慢波发放,睡眠期双侧前头部棘慢波、尖形慢波发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薄层扫描结果提示左侧海马较右侧信号增高,稍肿胀;1个月后复查MRI及T2-FLAIR示左侧海马信号仍稍高,较前有所减低,海马体积稍减小。染色体拷贝数分析结果未见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示CUX2基因存在c.1768G>A(p.Glu590Lys)杂合错义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为已报道的新生致病变异。文献复习共检索到4篇相关文献,包含10例CUX2 基因c.1768G>A(p.Glu590Lys)新发杂合错义变异的病例;目前尚未见国内有相关病例报道。结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7型相对罕见,主要临床特征为癫痫发作、全面性发育迟缓、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症、自闭及多动障碍。CUX2基因c.1768G>A(Glu590Lys)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发滤泡淋巴瘤(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DLBCL/FL患者中,男性23例(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瘤(DEL),4例(8%)为双打击淋巴瘤(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2年OS率为82.1%,2年PFS率为67.1%,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HIST1H1C、HIST1H1E和PRDM1基因的突变频率均超过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HR=4.264,95% CI 1.144~15.896,P=0.031)和IPI评分≥2分(HR=6.800,95% CI 1.771-37.741,P=0.007)是初诊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HR=4.992,95% CI 1.027~24.258,P=0.046)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FL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DHL患者较少。KMT2D、MYD88、TP53等多种基因的突变在DLBCL/FL患者中较为常见。DLBCL/FL患者整体治疗反应性较高,且预后较好。男性和IPI评分≥2分是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