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孕26周,发现血糖升高伴注射胰岛素后出现风团半月"入院。患者于孕24周时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前检查时,查空腹手指血糖达7.1mmol/L,当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示空腹血糖6.7mmol/L,1h血糖11.3mmol/L,2h血糖10.2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后,给予"诺和灵30R早8U,晚6U餐前15min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第2天(d2)腹部注射部位皮肤即出现风团,色红,直径0.5~1cm,伴有瘙痒,风团1~2d后自行消退,更换注射部位至上臂后仍出现风团,考虑"胰岛素过敏"。先后换用优泌乐25/75、诺和锐30、诺和锐、优泌乐及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均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瘙痒性风团,其中诺和灵R反应稍轻,风团颜色浅,直径稍小。既往有"金属、啤酒"过敏史,主要表现为金属拉链接触皮肤后出现红色丘疹,饮啤酒后全身瘙痒性风团,其母亲有糖尿病史。孕前体重指数(BMI)25.6,入院时BMI27.5。体格检查:脉搏86次/min,血压100/6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及双上臂皮肤可见数个直径约1cm风团。入院后查血清总IgE186kU/L;生化常规示:空腹血糖7.97mmol/L,总胆固醇5.88mmol/L,三酰甘油2.30mmol/L。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进行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平稳所需胰岛素剂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管理循环管理对胰岛素泵规范化使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8~2013-8(PDCA循环管理前)胰岛素泵强化降血糖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我院临床胰岛素泵使用过程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护理管理改进计划,选择2013-9~2014-9(PDCA循环管理后)胰岛素泵强化降血糖患者180例做观察组,比较两组间血糖达标值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使胰岛素泵临床使用的护理管理更规范化,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胰岛素泵,规范化使用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04-02
简介:患者,男,63岁。2003年因腰椎手术前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具体不详),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2007年因血糖波动大,使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具体量不详),血糖控制良好,在使用10余天后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结节,局部发红伴瘙痒,周围无充血水肿,无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停用诺和灵30R,改用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二甲双胍缓释胶囊0.25g,每日1次。2013年1月觉视物模糊,测空腹血糖11-13mmol·L^-1,餐后血糖16-17mmo·L^-1,于2月1-6日至我科住院,检查糖化血红蛋白8.9%,予甘精胰岛素(赛诺非-安万特公司,批号:2F099A)16单位睡前皮下注射,阿卡波糖50mg,每日3次,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血糖控制平稳后出院。在注射甘精胰岛素约12天后,患者注射部位开始出现发红、风团,以大腿明显,但仍坚持每天注射甘精胰岛素。3月9日患者晚餐进食量和甘精胰岛素用量未改变情况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约15min后,出现胸闷心悸,全身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瘙痒,并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家人自测血压(BP)71/43mmHg,血糖2.9mmol·L^-1,即予口服补糖后意识逐渐恢复,120急救继续予静脉输糖,胸闷心悸、红色丘疹及瘙痒等症状逐渐好转,至急诊科复测BP104/70mmHg,血糖4.6mmol·L^-1。遂停用甘精胰岛素,为进一步调整降糖方案于3月13日再次入我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2012年8月因冠心病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一直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肠溶阿司匹林抗凝。查体:BP112/65mmHg,体质指数(BMI)25.99kg·m^-2,双侧大腿内外侧皮下可见多个结节,直径约0.5cm,无发红,稍高出皮面。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胰岛素过敏、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极高危组)。治疗经过:患者停用甘精胰岛素后过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时对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密切观察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FPG、2hPG均明显下降,Homa-β升高明显说明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Homa-IR降低说明胰岛素抵抗降低,将两组各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观察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在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时对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明显,不仅提高了疗效,还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4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对比治疗,23例患者采取多次胰岛素强化注射治疗定为强化组,23例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法定为泵疗组。治疗前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以及餐后血糖腔,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就餐后等指标经对比后,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变化情况也有显著变化,表明两组治疗办法,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强化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胰岛素使用量均更少,且低血糖的发病情况也得到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相对强化注射组更少。结论强化注射组治疗效果与泵疗组的治疗效果两相比较,强化法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优生优育,在临床缓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过程中,可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含有患者28例。观察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都为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体重增加较观察组多,两组之间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都不是很高,相比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的优势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岛素注射笔相对于传统注射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校医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注射器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注射笔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注射笔相对于传统注射器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并且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有效促进了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切实的可行性,故胰岛素注射笔治疗糖尿病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胰岛素泵对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选择该院64例DKA患者行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静脉输注诺和灵R,观察组应用诺和锐联合胰岛素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及2hBG明显低于对照组,CO2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酮体阴转时间更早,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胰岛素泵治疗DKA具有胰岛素用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对肥胖2型糖尿病治疗48周体重及胰岛素剂量的变化。方法将68例应用二甲双胍加胰岛素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原方案组(胰岛素组)和加用格列美脲组(格列美脲组)。胰岛素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加用胰岛素剂量至血糖达标或出现低血糖事件;格列美脲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和格列美脲的剂量。比较治疗48周前后两组体重、腰臀比、胰岛素日剂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格列美脲组体重、腰臀比无明显变化,胰岛素组体重和腰臀比有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胰岛素日剂量格列美脲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胰岛素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前后比较HbA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两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P<0.Ol,胰岛素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时,可明显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素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和非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胰岛素抵抗分为非胰岛素抵抗组和胰岛素抵抗组,非胰岛素抵抗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胰岛素抵抗组在非胰岛素抵抗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LH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SH以及E2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TG、BMI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DL-C显著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C、LDL-C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代谢及内分泌紊乱发生率更好,治疗相对比较困难,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21-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为肿瘤防治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新诊断7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年龄(Age)、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年龄(Age)、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与普通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的64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与普通胰岛素治疗进行观察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12周,治疗组患者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胰岛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疗效明显,复发病例减少,值得推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