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34岁,因“发现右侧腹部包块2个月”入院。查体:右侧腹部隆起,质硬、活动度差。腹部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见不规则组织肿块,最大截面为155 mm×134 mm×120 mm,强化不均,内见钙化及分隔,局部向右侧腹壁外生长,与右侧腰大肌及右侧腰背肌群分界不清(图1)。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考虑肿瘤性病变,富含黏液。术前诊断: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腹膜后,侵及腹壁,上界至右侧肋弓,下界至右侧髂窝,包膜完整,被肌筋膜包裹分隔,并与右侧腰大肌、右侧腰背肌群及右侧髂棘分界不清(图2),行腹膜后肿瘤完整切除(图3),术中出血约500 ml。术后病理检查示:富含细胞型黏液性高级别软骨肉(图4)。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Syn(+)、NSE(部分+)、SMA(部分+)、H3K27me3(+)。患者术后未进行放化疗,定期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征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42岁女性患者,胸部CT检查示左心房内占位性病变。2020年7月在全麻下行姑息性左心房肿物切除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病理示(左心房)软骨肉Ⅱ级。术后3个月,患者因心悸2h再次入院,胸部CT示肿物较前增大,诊断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骨肉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将122例骨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直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3.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肉瘤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肉的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平片、CT、与MR诊断骨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肉的影像学表现,18例均摄X线平片和CT扫描、8例行MR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8例中,骨肉的主要病灶位于股骨近端者9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2例、颌骨1例、锁骨1例。本病的基本征象有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100%。18例X线表现为成骨型7例、溶骨型5例、混合型6例,CT检查显示骨肉的瘤骨、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优于X线平片,8例行MR检查,MRI清楚显示病灶大小及伴发的改变,增强检查显示病灶均成不均匀强化,肿瘤水肿和软组织肿块均见强化。结论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的最简便而实用的方法,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MRI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发现早期病变,三者相结合可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 标签: 骨肉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骨肉是发生在软骨细胞的继骨肉之后第二高发骨恶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因发生部位及组织学分型不同,软骨肉的恶性程度差异较大。恶性程度较高的软骨肉极易复发。对于长骨低级中心型软骨肉可行病灶内刮除并给予辅助治疗,而发生于骨盆及脊柱的软骨肉,多选择广泛性切除,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目前软骨肉的治疗研究仍在不断完善,作者对软骨肉的临床诊疗现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软骨肉瘤 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学 治疗应用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软骨肉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 标签: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 钙化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肉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8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和康复训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有效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掌握复训的有效措施,是该病的成功救治的关键。

  • 标签: 骨肉瘤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临床护理对骨肉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骨肉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人,对照组仅施加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方面的优质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副反应发生率及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优质护理能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肉瘤 副反应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软骨肉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软骨肉MRI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2例患者均伴有软组织肿块,其中来源肋骨11例,肩胛骨6例,骨盆5例,MRI表现软组织肿块呈分叶状,等或长T1、长T2信号,T2WI高信号内见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小叶间隔呈环状、弧状或不规则强化,小叶则无强化。结论MRI增强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软骨肉尤其软骨小叶间隔的信号特点,对临床诊断与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软骨肉瘤 小叶间隔 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骨肉是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包括多种亚型,低级别软骨肉的预后良好,通过规范的外科手术,很多患者可达到痊愈,但不当的诊疗过程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定了《软骨肉循证临床诊疗指南》,就诊断流程、不同部位的手术方式、放疗和挽救性治疗等临床问题进行总结,依据文献证据等级给出相应的推荐等级。旨在为骨肿瘤医师的临床诊疗提供最佳的、有效的意见参考,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个体医疗情况而定。

  • 标签: 软骨肉瘤 骨肿瘤 指南
  • 简介:【摘要】骨肉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具有转移快,病死率高,预后极差等特点,骨肉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在近年来,骨肉治疗的基本策略是外科手术联合化学治疗、中医药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等,使其治疗手段综合化。本文主要针对骨肉的治疗方法、适应症、治疗方案安全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骨肉瘤 治疗 恶性肿瘤 中医药治疗
  • 简介:骨肉细胞氧化苦参碱凋亡,5.32mmoL/L的氧化苦参碱对OS732骨肉细胞相对抑制率分别为16.4%,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于培养的OS732骨肉细胞

  • 标签: 凋亡实验 实验研究 氧化苦参碱
  • 简介:摘要骨外黏液样软骨肉(EMC)是一种罕见的分化不确定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分子遗传学上以NR4A3基因重排为特征。组织学特点为多小叶结构、丰富的黏液样基质和条索状或簇状稀疏分布的肿瘤细胞,少数病例出现富于细胞型的高级别组织学特征。富于细胞型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其形态和免疫表型与小圆细胞肉瘤均有重叠,且在穿刺标本中观察到的组织形态局限,使得鉴别诊断颇具挑战性,此时分子检测则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NR4A3及EWSR1基因重排阳性的富于细胞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

  • 标签:
  • 简介:骨肉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为特征的骨骼原发恶性肿瘤,其较长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其中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多见,其次为肱骨近端,随着血液运行转移率高且早,发展迅速。以往骨肉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即使选择截肢手术治疗,5年内生存率也仅为20%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化疗药物的发现,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使得骨肉患者的保肢治疗已成为主要趋势,对于原发无转移的患者,约70%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 标签: 骨肉瘤 细胞免疫治疗 CIK DC 原发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透明细胞骨肉(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陷阱、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23例收治并手术治疗的透明细胞骨肉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45.78±16.19)岁(范围:27~72岁)。21~40岁8例(35%),41~60岁10例(43%),61~80岁者5例(23%)。发病部位股骨8例,骨盆7例,胸腰椎4例,骶骨3例,胫骨1例。术前穿刺及术后大体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5%硝酸脱钙处理,石蜡包埋,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收集术前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术后显微镜下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表型,归纳总结透明细胞骨肉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23例透明细胞骨肉中影像学均显示骨质破坏,部分病例为境界相对清楚的溶骨性破坏,部分病例有硬化缘。7例术前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组织大体灰白灰红色,部分病例可见瓷白色软骨样区域。镜下肿瘤细胞圆形、多角形,部分胞浆透亮,境界清楚,部分胞浆嗜酸性,细胞核圆形、居中,核分裂像罕见。常常可见结节状分布的软骨样基质及幼稚的编织骨,散在多核破骨巨细胞样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不同程度的表达S-100、D2-40、EMA、Vimentin、p16、SATB2,表达不具备特异性。治疗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整块切除,术后出现复发10例(43.5%),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透明细胞骨肉是软骨肉的一种少见亚型,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准确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学和病理三结合,外科整块切除预后较好。

  • 标签: 软骨肉瘤 病理学 疾病特征 外科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毛藤多糖对骨肉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骨肉患者30例,经病理检测确诊为骨肉,将骨肉细胞分为对照组、白毛藤多糖低、中、高浓度组、pcDNA3.1组、pcDNA3.1-Ebp11组、白毛藤多糖+si-NC组、白毛藤多糖+si-Ebp1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rbB3结合蛋白1(Ebp1)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白毛藤多糖低、中、高浓度处理的骨肉细胞细胞增殖抑制率[(16.39±1.68)%、(37.25±3.44)%、(58.14±5.71)%比(0.00±0.02)%,F=485.673,P<0.05]显著升高,细胞迁移数[(115.69±10.25)、(81.29±8.34)、(62.33±6.24)个比(136.25±11.21)个,F=117.477,P<0.05]、侵袭数[(87.32±8.33)、(69.65±6.58)、(51.26±5.22)个比(113.54±9.87)个,F=106.720,P<0.05]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0.49±0.05、0.37±0.04、0.24±0.03比0.62±0.06,F=110.791,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0.58±0.05、0.44±0.04、0.32±0.03比0.71±0.07,F=104.091,P<0.05)、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46±0.04、0.34±0.03、0.21±0.02比0.59±0.05,F=176.444,P<0.05),p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49±0.04、0.63±0.05、0.76±0.07比0.31±0.03,F=135.364,P<0.05),Ebp1 mRNA(3.71±0.33、3.05±0.31、2.61±0.26比1.01±0.09,F=169.406,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2±0.05、0.67±0.06、0.81±0.08比0.39±0.04,F=84.660,P<0.05)。骨肉组织中Ebp1 mRNA(0.42±0.04比1.00±0.09,t=32.255,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39±0.04比0.82±0.07,t=29.213,P<0.05)。过表达Ebp1抑制骨肉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Ebp1表达逆转了白毛藤多糖对骨肉U2OS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白毛藤多糖可通过上调Ebp1的表达抑制骨肉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 标签: 白毛藤多糖 ErbB3结合蛋白1 骨肉瘤 增殖 迁移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