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萝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培育自交不亲和系是萝卜杂种优势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根据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8个自交系为材料,其中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亲和系各4个,扩增SLG6基因第232~711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8个材料均获得了一条480bp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对该片段进行酶切,自交不亲和系均产生约125bp和244bp的片段,其中,244bp的片段为自交不亲和系所特有,可作为SLG6基因的CAPS标记用于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SLG6的检测;而自交亲和系则具有与自交不亲和系相同的125bp的片段和不同的多态性片段。
简介:探讨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检测豌豆蛋白质、淀粉、脂肪和总多酚含量的可行性。用化学方法测定190份豌豆种质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以及总多酚含量,采集其子粒与粉末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两种光谱与成份含量预测模型。豌豆粉末模型结果优于子粒模型,其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粉末模型的预测残差(RPD)为5.88、5.82,相关系数r2达到0.99、0.99,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对其中产地信息详细明确的150份豌豆种质的品质性状与产地进行两步聚类分析,明确得到3种类型,其特点分别为:类群1低蛋白质含量,类群2高总多酚含量,类群3高蛋白质、高淀粉和高脂肪含量。进一步分析了豌豆品质性状随播种期、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对豌豆种质资源的部分品质性状进行快速筛选鉴定,聚类分析结论、地理坐标与播期对豌豆种质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规律,都可为收集高品质性状豌豆种质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的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鼻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两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中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简介:目的探寻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的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h、12h、24h、48h、72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的继发保护机制。
简介: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NIRS)采集807份羽衣甘蓝种子光谱数据,然后挑选250份材料,用经典化学方法测试种子油含量和饼粕蛋白质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改良最小二乘法(MPLS)和不同光谱散射及数学处理技术来建立NIRS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种子油含量和饼粕蛋白质含量模型的交叉检验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180、0.9062,交叉检验标准差(SECV)分别为1.0606、0.8720,校正标准差(SEC)分别为0.9267、0.8119。两种模型的外部检验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949、0.915,相对误差分别小于3.60%、2.70%,预测标准差(SEP)分别为0.881、0.779,检验偏差(BIAS)均较小分别为-0.054、-0.062。研究表明:这两个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在品质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通过静脉内接种的方法,构建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兔模型,并用PCR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在接种后24h,用伊曲康唑注射液5rag/kg对兔模型进行治疗,1次/d,共14d。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兔模型的静脉血,进行血培养和真菌通用引物以及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监测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白念珠菌感染的疗效。结果在接种白念珠菌后1h、6h,外周血中用PCR方法就能检测到白念珠菌,且能持续到8—10d;实验兔外周血血培养1h后阳性,持续到18h。实验结束后解剖实验兔,治疗组较对照组内脏器官的组织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低。结论PCR是一种快速和敏感的检测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方法,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播散性白念珠菌病有效,但是真菌的清除率特别是肾脏组织的真菌清除率并不理想,治疗结束7d后,组织匀浆真菌培养仍然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