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十一”长假中,国内26家都市报宣布假日休刊,并在长假期间继续通过新媒体手段播报新闻。这一态势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种种争论,甚至过度解读。在我国,报纸出现不久就已出现节假日休刊,外部环境和报业自身因素共同作用使这一现象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特点。通过对这一现象及成因进行梳理,对照今日情形,可以看出,没必要对假日停刊现象过度解读。都市报走出发展困局绝非假日不停刊、极力维持全年出版就可以实现,并且,认真研究报纸假日停刊后的媒介市场,将有助于寻求报纸发展的新突破。

  • 标签: 节假日休刊 历史 争论 常态
  • 简介:我国近邻缅甸的新闻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2012年6月1日,缅甸新闻审查与注册局局长廷瑞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从本月底开始,将不再有新闻审查,本地期刊和杂志也不再受监察。"他还说:"与其说是我们准备好了,不如说是时间到了。当我们的国会和政府都在赶民主进程的时候,媒体审查怎么能够同时运作?"[1]

  • 标签: 新闻业 制度变化 缅甸 历史 新闻审查 记者采访
  • 简介:王韬是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著名报人。1874年,他游历西方后,在香港创办和主编的我国近代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以其独树一帜的新闻言论而首开我国文人论政的先河,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第一个声名远扬的报刊政论家。然而,由于《循环日报》的散失,数十年来出版的新闻史学论著在介绍和评说王韬的报刊新闻言论时,

  • 标签: 报刊新闻 《循环日报》 新闻言论 王韬 新闻传播史 中国
  • 简介: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但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阻碍,因为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大行其道。在我看来,过于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中是极其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

  • 标签: 开坛 近代历史 大众传媒 百家 现代世界 守规矩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历史理论对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史哲学、编纂学,方法论等史学理论的各个层面,都因此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作为新闻学主要内容之一的新闻史,在理论与方法上并没有多大的突破。这种理论上的滞后,也影响了新闻史的教学,使新闻史的教学依然停留在革命史范式的解释之中,忽略新闻事业自身产生、发展的规律。

  • 标签: 西方史学理论 新闻史 教学改革
  • 简介:“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国各级电视台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新闻素材,记录了从政治、经济、军事到社会、家庭、个人不同时期的状态和样貌,从时间维度构成了一部有声有色、鲜活、生动、真实、可感的历史画卷。但这些不同年代不同设备拍摄的磁带,过去大多躺在保存条件并不完备的库房里沉睡,随着时间的推移,磁带画质不断受损,有的甚至已经无法播放。

  • 标签: 历史素材 电视新闻 价值分析 数字化 时间维度 新闻素材
  •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具备历史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能够自主分析理解历史事件,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基于全媒体背景,探讨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

  • 标签: 全媒体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培养
  • 简介: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同志领导下.一套关于中国红色进步记者的丛书《中国红色记者》已编纂完成。近段时间,我和编委会同志们一道,通过研读、归集、梳理优秀进步记者的新闻作品、著述以及同事、友人回忆文章(现在编辑出版的这一部分,是已逝前辈的事迹),深深感到,新闻记者通过自己的笔和镜头

  • 标签: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记者 代言 人民 立言 留言
  • 简介:发展观念决定了发展实践和发展模式,发展实践和发展模式又推动了发展观念的建立和更新。广播影视业的发展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内涵,目前,在社会环境和行业自身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广播影视业发展观念出现了新的历史内涵。

  • 标签: 摘要 广播影视业 发展观念
  • 简介:一、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背景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随即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印数很少;到1937年1月《红色中华》停刊,创办《新中华报》,两版三日刊;到1941年5月,中央决定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 标签: 《解放日报》 历史意义 延安时期 改版 《红色中华》 《新中华报》
  • 简介:政治传播论域中有很多的问题亟需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度介入。单纯的政治学或单纯的传播学都无法准确地诠释政治传播。政治的“社会性”本质和祈愿与传播的“社会性”生成。使“元态”的政治传播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意识强化了政治传播主体地位的功能,加强了政治传播内容行动指导力的有效性,是政治传播框架构建特殊、多元政治话语和论述体系的基础,也是政治传播客体进行现实政治实践的内在要求。揭示政治传播的历史性,是对政治传播主体、内容、框架及客体认识的深化,是政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政治传播 历史意识 历史性
  • 简介:1968年12月5日凌晨,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人们,突然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一架小型飞机突然失事,一头扎进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飞机残骸和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现场惨不忍睹。很快,捜救的士兵发现了非常震惊的一幕,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抱在一起。

  • 标签: 科学家 郭永怀 遗忘 历史 首都机场 小型飞机
  • 简介:戴逸,1926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主要著作有《简明清史》《二十世纪中华学案》《清通鉴》等。有人赞他"戴公桃李满天下",他笑一笑,说自己只是普通教师;有人称他清史泰斗、史学重镇,他摇摇头,道自己只是一个修史人。他是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著名历史学家。一个寒冬的清晨,戴老与记者如约坐在位于海淀区苏州街的清史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里。办公室不大,几组书柜几占半壁江山,柜中是满满的《清史》稿件。面前的戴老,鹤发寿眉,精神矍铄,

  • 标签: 文史研究馆 简明清史 戴老 摇摇头 江苏常熟 寿眉
  • 简介:阴影乍现2003年8月4日,(也就是“8·4”芥子气事件发生的当天)下午1点,我们就得到消息说有几个民工施工时从地下挖出几个金属桶,因被桶内物质泄漏而中毒住院了。出于新闻敏感性,我们感觉到,这将是一条特大新闻。记得有人说过:“灾难是记者的节日。”但我们却没有因此窃喜,反而有一丝忧

  • 标签: 日本 抗战时期 生化武器 芥子气 中毒事件 “8·4”事件
  • 简介:二战期间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武器(下文简称遗化武),解放后仍在我国多次发生伤人事件。最近,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发生2003年8月4日齐齐哈尔市毒弹伤人事件。9个月后,今年的5月25日,在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区一农民又挖出52枚炮弹。紧接着,7月23日、8月5日在吉林敦化、山西等地都发生毒弹伤人的事件。面对这累累罪状,日本政府却态度暧昧、行动迟缓;日本媒体对此事也反映麻木、冷淡。本刊一直关注着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曾于2003年11期发表了王岭、杨慧明采写的《历史之痛还在延续——“8.4”芥子气中毒事件采访侧记》。本期刊发由赵乐、马利斌写的文章《历史之罪何时了?——“5.25“侵华日军遗化武挖掘现场采访札记》。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记者们的现场采访,心中感受、真实见证等情况,读后会有所裨益。

  • 标签: 现场采访 历史 采写 侧记 媒体 记者
  • 简介:2008年以来全球资本主义旷日持久的全面危机,不但使支配性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了被全面检讨的可能,而且使批判马克思主义有了被重新激活的可能。由于中国和信息传播是理解这场危机的两个关键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学通过跳出既有的“主流”研究框架甚至学科本身,重新引入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检视当下这场危机中的传播实践及其与这场危机的互构关系,就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不但能够拓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议题并使其超越东西方对立而获得跨国性和跨文化特质,而且能将研究从所谓价值中立的科学主义路径之中解放出来,使其具有真正的现实主义取向和实践指向。

  • 标签: 危机 批判传播研究 传播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