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拥有大批忠实读者.有一批“铁杆通讯员”积极为报纸写稿.让报纸内容时刻保持新鲜度和亲和力.是办报成功的关键。然而,近年来,不少企业的通讯员队伍建设普遍较弱,其具体表现是:观念淡化了,队伍老化了,工作弱化了.报纸版面上通讯员稿件见报的数量减少了。笔者在与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交谈中,经常听到其反映本单位高素质的通讯员太缺,

  • 标签: 通讯员队伍建设 企业 培养 报纸内容 单位领导 报纸版面
  • 简介:农行房山区支行通过两个月的选拔基层单位推荐,经支行党组织审查研究,通讯报道组于10月26日正式建立。从这个行通讯报道组建形式上看,有三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确定了行长、副行长、办公室正、副主任等七人领导小组,39名通讯员中有1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5个通讯报道小组,组长由精明能干又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同志担任;二是具有双

  • 标签: 通讯报道 写作基础 组建形式 副科级 领导干部 基层单位
  • 简介: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报道水平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据统计,全年日均公开播发文字稿5100多条、图片2400多张、音视频1500多分钟;全社新闻信息机构用户达28000多家。

  • 标签: 新华通讯社 舆论导向 政治方向 解放思想 整体实力 报道水平
  • 简介:写风貌通讯,要注意掌握这类文字体裁的基本特点。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前些篇“漫谈”中已有所探讨。然而,要使风貌通讯写作达到优化,还需通讯写作的主体(作者)加强多方面的素养。这里,我们略谈几点。事业心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与基础,风貌通讯在写作上虽有其特殊要求,但离开了采访,它也难以成为一篇扎实的报道。许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用风貌通讯报道某一地方的新风貌、新气象,首先也必须在采访这一环节花功夫、下力气,要到新闻现场去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正如俗话所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是,风貌通讯报道的对象十分广泛,如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边疆高原,都市乡村、沿海城镇,以至世界各地等等。记者足迹所到之处,地方不同,情况各异。其中,有采访条件较为优越的,也有采访起来不怎么轻松方便的。比如有的地方气候异常,有的地方还缺乏或不能运用现代化交通工

  • 标签: 风貌通讯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现场 气候异常 现场观察
  • 简介: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除了主人公事迹本身的过硬之外,就是作者笔法的生动感人了。那么,作为新闻的采写者,怎样才能“笔下生花”,把通讯写得一波三折,动人心弦呢?请读读《怎样打动读者的心——关于人物通讯的创新》一文,可能对你改进人物通讯的采写有所帮助。

  • 标签: 新闻报道 新闻写作 人物通讯 创新 读者意识 情感
  • 简介:如果说,主题是一个人的“灵魂”,情节、细节是他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他的“骨骼”。通讯的结构就是这种新闻体裁的内部组织构造,是受主题思想的制约、支配的;是表现通讯内容、体现通讯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结构的严密、紧凑、巧妙,或平庸、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通讯的质量。清代戏剧家、文学理论家李渔(笠翁,1611—约1679),把文章的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指出:“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又快

  • 标签: 主题思想 笠翁 李渔 文学理论家 挥斤 新闻体裁
  • 简介:倒叙顺承的悬念式结构就是在通讯的开头便设置疑团、布下悬念,然后依据客观事物的实际发展,释消疑团与悬念。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特别要注意不能使悬念的布下与释消两部分形成“两张皮”,而应当在布局谋篇时瞻前顾后,呼应相照,使之融为一体,形成悬念结构的完整与统一。例如反映我们时代的青年对待爱情的新的道德、新的精神风貌的通讯《纯洁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作者王定球、林秀娟、陈和玉,载1979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一开头就引起受众的强烈悬念:婚礼结束了,客人也已散尽。可是,新郎不是首先走向新房,而是径直奔进堂屋后面的一间小屋。小屋里,病榻上躺着一位面目清秀的姑娘。“礼义,累了吧!”姑娘闪动着乌黑透亮

  • 标签: 新闻通讯 通讯结构 悬念式结构 写作形式
  • 简介:广播地理风貌通讯,在以往的教科书以及专业杂志中,鲜有提及。在李岩著的《广播学导论》中,有这么一句:“通讯由于其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几乎不受客体限制,因此,根据通讯的内容还可分出地理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但至于地理风貌通讯这种体裁的作品如何操作,由于不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那样被普遍使用,一直尚未见到有关著作的详细论述。

  • 标签: 人物通讯 广播 专业杂志 描写手法 客观世界 多样化
  • 简介:企业报作为我国一种具有特定编采、发行范围和读者群体的新闻媒体,应特别凸现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而通讯较其他体裁更能体现这“三性”,使其可读性得到强化。企业报周期长,速度慢,在新闻时效性上与大报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必须在可读性和耐读性上做文章,以提高报纸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铜川矿工报》1970年10月24日创刊,自今走过30余年历程,开初不定期出刊,后来发展为周一刊,上世纪90年代以

  • 标签: 企业报 新闻报道 通讯 新闻采写 新闻编辑工作
  • 简介:作为"年长者的精神家园",今年创刊30周年的《老年日报》深受老年人喜爱,这和其在新闻写作领域的深耕细作是密不可分的。该报的通讯创作不断探索创新,尤其让人赞叹,不仅选择题材新、奇、特,注重哲理性、思教性,而且在写作手法上独具视角,精雕细琢,注重细节描写和意境营造,为老年读者烹制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 标签: 人物通讯 创作特色 探索创新
  • 简介:二、奋笔疾书爱憎鲜明周恩来同志写通讯时,不囿于一种格式。往往根据不同的报道题材采用不同的格式。有的题材需要明确表明作者的爱憎时,则将作者的爱憎旗帜鲜明地表露在通讯之中。主要有三种方法。1、借叙述新闻事实,表现作者的爱憎。例如为了使被遣送回国的勤工俭学生不致被“无同情心的社会”“怀疑”和“卑视”,在《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命运》这篇通讯的前言中,作者直言不讳地说:“我因为这种缘故,我遂不能不写这封通信,并且还要写得长些,说得透彻些。阅者诸君要拿这

  • 标签: 旅欧通信 报道题材 周恩来同志 波兰人 西俄大旱之惨状 劳农
  • 简介:当《天道酬勤——访芦京子歌词大奖赛头奖获得者张克良》这(?)篇人物通讯见报后(见《光明日报》1987年5月11日),马上就有行家叹道:好文章!好文章!这是出自一位年近花甲的女记者之手。“我并不认识张克良老师。为日本著名歌星芦京子征集歌词大奖赛揭晓的那天,我们正要离开北京去青岛。有人提议,到了青岛,不仿顺便去看看这位走运的老师。”

  • 标签: 人物通讯 张克 女记者 “三大件” 就这样 新闻工作者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报业已赢得了空前的发展。然而,改革开放的浪潮,在给地市报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市报要发展壮大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其中,通讯员队伍越来越萎缩的现象,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 标签: 通讯员队伍 地市报 萎缩现象 改革开放 报业 中国
  • 简介:在去年广东省记者节的大会上,宣布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的记者中,有《南方周末》的向郢。她写的《任长霞传奇》(刊于2004年6月3日的《南方周末人物》A3版)得到了普遍的赞赏。我读这篇通讯时,禁不住泪水盈眶。我认为此稿得奖,名副其实。

  • 标签: 通讯 《南方周末》 优秀新闻工作者 荣誉称号 记者节 广东
  • 简介:1985年,孙毅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一淮阳.在淮阳县委宣传部通讯组工作8年来,他手执一杆饱蘸热情的笔,讴歌改革开放中农村涌现出的新生事物;颂扬长期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大胆地鞭鞑农村存在的丑恶现象.在中央和省地新闻单位发表了800多篇新闻,留下了他孜孜以求的跋涉足迹.

  • 标签: 丑恶现象 基层干部 刘振屯乡 《河南日报》 人物通讯 生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