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生的偶然和死的必然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人们无从选择生,亦无处逃避死。茫然未知的生,令世人不知所措,却贪生;扑面而来的死令世人惶惶不安,却怕死。如何面生?如何向死?这是作为人必须面对的一个斗争。对这一斗争,陶渊明的《自祭文》则呈现出如此一副生死风貌,那就是:面生——不卑不亢;向死——不悲不哀;传达着这样一种生死观:生也不屈,死亦不屈。这种不屈的生死观折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崇高美,高得令人高山仰止、美得令人心向往之;从而浸染梦幻的精神,塑造不屈的生死。这就是《自祭文》思想的永恒之光——崇高美。

  • 标签: 陶渊明 《自祭文》 生死观 崇高美
  • 简介:经济学家可以分类.但经济学家难以人为分工;中国经济学研究整体处于“初级阶段水平”;经济学本身的不精确性决定了经济学家不像自然科学家那样受人尊敬;提高我国经济学研究水平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是一切有志气的中国经济学家都应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志存高远,要有教力“坐得下”、“熬得住”.耍有勇气“走进学说史”、“走进教科书”,要有使命感。要对后世有个厚重的交代.而不求轰动一时、显赫一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经济学理论大厦增砖添瓦.从而真正肩负起中国经济学家的崇高历史使命。二是我们的社会应为大师级经济学家的产生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 标签: 经济学 经济学家 历史使命
  • 简介:关于知识的来源,在康德以前。经验论和唯理论备执一端的论争已经如火如荼。康德认为他们都没有揭示出知识的真正来源。康德认为知识是由纯粹知性概念和感性杂多相结合而产生的,然而,纯粹知性概念和感性杂多又是异质的。因此,必须有一个既迭于知性范畴。又相通与感性杂多的第三者,将二者结合起来。这个。第三者”,在康德看来。就是由创造性的想像所产生的。图式”。由图式为媒介联结纯粹知性概念与感性直观,使知识的产生成为可能。

  • 标签: 康德 知性 感性直观 唯理论 纯粹 经验论
  • 简介:在马克思哲学的近德国古典哲学解释中,康德哲学对其影响并未真正地突显出来。事实上,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开创者的康德,无论在理论理性中限制认识“自由”还是在实践理性中保证人的尊严与主观能动性,都被马克思合理化地吸收。立足于康德哲学的高度,马克思进一步阐释“实践”与“自由”概念。首先,马克思克服康德哲学中实践与理论的分立而将“实践”统一于物质生产;其次,马克思扬弃康德“先验”自由而采用“经验”视角探寻实现自由的条件、路径。因此,康德哲学对马克思而言是传承并超越的。

  • 标签: 实践 自由 康德 马克思
  • 简介:当前对于建构主义的很多片面理解与误读仍然在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存在,这对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无疑产生了诸多影响和障碍。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思想体系中去进行追本溯源式的挖掘是对建构主义思想形成更加深刻和正确理解的一个重要研究路径。康德的建构主义思想产生于经验主义向传统理性主义的挑战过程之中,并通过调和理性与经验而得以产生;其核,心内涵体现在认识结构的确立、自由精神的彰显、理性认识的不可能性以及有价值知识的辨析等四个方面。康德的建构主义思想表明:建构主义应定位为认识论而非本体论;人不能超越自身的知识经验去建构知识,知识的建构是有方向性和标准性的;建构主义不是一种实践方法的标签,而是一种指向人的深层认识及其机制的理论解析,更是一种判断各种流变不居的教学实践方法的价值准绳。

  • 标签: 康德 建构主义 思想缘起 核心内涵 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