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韵律、语体对汉语表短时体动词VV重叠的制约。在韵律上,动词词长会影响重叠的能力和重叠的形式,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分别为A.A和A.BA.B,三音节及以上的动词无法重叠;由于普通重音的作用,部分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在普通重音的作用下扩词为语,具有短语的性质而只能按照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重叠为A.AB,但当普通重音不作用于双音节动词的第二个音节之上时,只能重叠为A.BA.B。在语体上,动词重叠由于具有“轻松随便”的意味以及口语的韵律特征而归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由于口语非正式语体单位不能在正式场合下运用,所以词的语体色彩会影响其重叠的运用。

  • 标签: 动词重叠 词长 普通重音 韵律 语体
  • 简介:<正>一汉语“动词”的定义问题(一)“动词”的双重意义至今在不少语法书和文章里,“动词”这个概念有两种用法和意思:一是词类,二是句子成分。前者是本来的意思,“动词”跟“名词”、“形容词”、“代词”等概念相同是词类,这无须细说。问题就在于第二种意思。那些语法专著经常使用“动宾结构”、“动补结构”等说法,把“动词”概念和“主语”、“宾语”、“补语”等句子成分等量齐观。虽然动词跟其他词类的词一样能充当句子成

  • 标签: 构词语素 基本语素 汉语拼音正词法 述宾结构 “了” 词的结构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现代汉语中以卟文字母作为构词材料的“新借词”。文章首先从划分词的层级来检验借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汉语新借词的划分标准;然后将文字划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文字书写系统,试图通过比较说明现代汉语新借词的“新”之所在,以及它有可能给现代汉语带来的构词、语音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对待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所应持的态度。

  • 标签: 现代汉语 新借形词
  • 简介:现已出版的内向型汉英词典没有为动词词目的英语对应词提供有效的辨析信息,违背了词典编纂的“用户友好”原则。坚持“用户友好”原则,内向型汉英词典有必要为词典用户提供英语对应词辨析信息,尤其是动词词目的英语对应词辨析信息,以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

  • 标签: 内向型汉英词典 动词词目 对应词辨析 用户友好
  • 简介:<正>由于语音的变化和方言的分歧,汉语中形成了不少多音字和多词。其中有许多多音字的读音是不必要的,多词更是汉语中的累赘,这些多音字和多词,增加了学习汉语的困难,不利于汉语的现代

  • 标签: 多音字 多形 读音 语流音变 不必要的 学习汉语
  • 简介:自然、社会、心理形象是多维的存在,语言形象则是一维的、线性的。将多维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抽象转化为线性的语言形象,这是文学家的事业,而这种转化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向无声有形的书面语言流转化,一是向有声无形的口头语言流转化。因此,文学语言之“线性”是“双股”而非“单一”的。

  • 标签: 文学语言 语言形象 自然形象 心理形象 艺术抽象 书面语言
  • 简介:<正>《修辞学习》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郝荣斋同志的《一种特殊的比拟——拟》,提出了一种新的辞格——拟。作者认为:"拟是比拟中的一个特类。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故意违背事理,超脱语法和逻辑,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形体化的修辞方式。它的特点:一、本体一定是没有形体的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二、拟体的形体没法确定,既可能是这种样子,又可能是那种样子,听读者完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

  • 标签: 先生商榷 形辞格 拟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汉语中使用越来越频繁的"一+量+"结构虽采用"数+量+"结构的形式而与一般的"数+量+"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一+量"并不是对""进行计量,而重在对""进行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勾勒,使其实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它的性质已跨出数量构式的范畴,"一+量+"构式是在数量构式"数(任意)+量+(可分析性)"的基础上,随着"量"被主体认知衡量时其主观性的增强,最终为了满足说话人特定的修辞意图——增强语言描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定型化、构式化的。其得以构式化的关键前提——"一+量"从表客观分析计量到表主观整体限定最终虚化为"感知强化标记",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从客观意义转变为主观意义,也是出于语言描绘形象和提高想象表象生动度的需要。可见,语言描绘形象的功能正是促成语言中某些语法结构、语法范畴得以形成的关键修辞动因。当然,这一修辞动因的实现也有着坚实的语义基础。

  • 标签: “一+量+形”构式 分析量 整体量 感知强化标记 生动度
  •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的内容比较广泛全面。文章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在收词与释义方面的修订加以说明。通过修订,词典中“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在收词与释义方面不仅体现了时代性,其平衡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准确性也都有所提高。

  • 标签: 收词 释义 平衡性 系统性 实用性 准确性
  • 简介:学者们对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日语动词的存续体表示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所形成的结果还保留着。通过对日语动词存续体译成带句尾“了”的句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句尾“了”的特性,并得出一个与已有观点不同的结论。

  • 标签: 句尾“了” 日语动词存续体 发生 延续
  • 简介:试论先秦汉语补语与动词的类──兼谈“动补句”的句法句型特点陈克炯一引言上古汉语动词带补语,有“动+”、“动+动”、“动+介·宾”等多种格式。这些语法格式是抽象的,它们在实际语言中要受到语义、语法和语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格式中的“动”就不是指任...

  • 标签: 汉语补语 动词的类 动作行为 《左传》 带宾语 受事宾语
  • 简介:<正>拜读了冯广艺先生的《名错位》(见《修辞学习》94年第一期),获益匪浅,但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此小文,与冯先生商榷,并就教方家。在现代汉语里,偏正短语的一种典型结构是“+名”,如“伟大的祖国”,但在文学作品中,却常出现“祖国的伟大”这类“名+”式偏

  • 标签: 形名 形容词修饰名词 流星 偏正结构 偏正短语 语义中心
  • 简介: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字隐现指“的”字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和端木三(2015)对四种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字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字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字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字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和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 标签: 形名组合 词长搭配 “的”字隐现 小分枝结构 韵律词 音步屏蔽
  • 简介:古汉语的句子中心动词与其宾语之后,仍有一个句法位置,可以容纳另外一个谓词性成分,这包括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介词短语、时间词、数量词,“如”字修饰语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句法位置慢慢地消失了,用于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发生了重要的语序变化,由此而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这种变化对促使量词语法化的作用。

  • 标签: 中心动词 谓词性成分 语法化 介词短语 数量结构 宾语位置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命题,把数结合思想充分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数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以及解决复杂数学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运用数结合思想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贯彻落实了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应用数结合思想。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 数学教学 应用策略
  • 简介:根据韵律特征和语义特点,"N2+A"在"N1+N2+A+地+VP"结构中独立做状语需要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N2的语义从外在面貌、行为特征、内在状态三个方面可细化为九个特征。根据VP和A的语义指向以及N2是"非器官名词"还是"器官名词",存在着判定、排除、辨析三个机制对N2是否与A组合做状语起着约束作用,这一点可通过词语插入法和句法分解法来进行形式验证。所得出的名词语义特征和约束机制对对外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名形组合 判定机制 排除机制 辨析机制
  • 简介:表达的精细化等语用动机促动了句式套用和词项代入,这又引发了动词和句式的互动,其结果是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来适应句式意义和句式构造的需要。与事插入、施事删除等规则是动词和句式互动的具体机制,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启动这些规则就可以使动词衍生出符合句式要求的论元结构。动词和句式的对应关系是有理据的、但又是不可预测的,动词和句式互动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追求动因解释的归因推理。

  • 标签: 配价论元结构 句式语法 表达精细化 句式套用 词项代人 动词和句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