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高峰,这离不开前代画家、美术理论家的努力与丰富繁多的绘画作品的铺垫,尤其是“以写神”理论。远古时期,庖羲氏观象于天,取法于地,始作《易》八卦,被认为是艺术的起源。从先秦两汉时期许多哲学家已经对“形神”概念作出了一些讨论,这为顾恺之提出“以写神”奠定了基础,为后期人物画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以写神”理论的发展和对唐代人物画的影响。

  • 标签: 人物画 以形写神 唐代
  • 简介: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中的核心人物,從東晋以至當代,在'崇王'觀念的驅使下,人們對王羲之及其書法形象進行了一系列的詮釋與重塑。經詮釋和重塑所建構起來的王羲之及其書法形象,與真實的形象産生了偏離與變。人們一方面通過對王羲之相關文獻有意識地增删、編排、詮釋,重塑王羲之的個人形象,對王羲之的政治、道德形象進行建構,並建立起王羲之與碑學的關係。另一方面,通過集字、翻刻等方式複製王羲之書法,在複製過程中,出現變,重塑出與王羲之本來風格近似但又並不相同的新的態和風格,歷代書家對這種變多持接受態度。變後的風格因傳播的廣泛而影響着學書者有關王羲之書法態觀念的建立,影響着中國書法史的發展進程。

  • 标签: 王羲之 書法 形象 變形 重塑
  • 简介:本文以敦煌漢簡中的部分隸書簡作爲樣本,通過對斜向筆設置參數進行微觀分析,僅從斜向筆數量與字形體勢、起筆收筆的用筆方式與方向以及波磔數量等方面,描述敦煌隸書簡書寫狀態,考察隸變在敦煌漢簡中發生、發展的情况,進而闡述隸變規律。認爲,斜向筆的數量影響字形的横向取勢,進而反映隸變程度的高低;斜向筆起筆的順逆方式及數量、收筆的出鋒與不出鋒方式與數量,出鋒時上、中、下方向變化及數量,波磔筆的數量,都反映出漢字隸變程度。漢字隸變首先在日常應用性書寫中發生,并從用筆方法即筆法的改變開始。隸變在書寫的應用性與規範性之間不斷發展。

  • 标签: 敦煌隸書簡 斜向筆形 隸變
  • 简介:本文从当前艺术高校科研秘书现状主出发,探讨艺术院校科研秘书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

  • 标签: 高校 科研管理 素质
  • 简介:理论(fractaltheory)作为非线性科学的重要概念,是当代最活跃的一个新理论。本文作为对分理论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重点论述了分理论的核心定义:“自相似性”对设计形态构成的重要作用;认为分理论是对传统形态认知观念的一种挑战,因为它改变了欧氏几何形态观念的线性结构,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形态概念,即在任意部分中对整体的认知;本文还论述了分结构与整形结构的比较关系,提出了“非相似性”在艺术设计中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分形 整形 自相似 非相似
  • 简介:吴昌硕突破了前人在审美趣味上崇尚传统文人画清新、淡雅和荒寂的意境,在文化内涵、审美倾向和形式语言等方面,追求绘画语言本身的刚正、力量感和生机。他绘制出气势豪迈、古艳朴拙,充满"磅礴之气"、"金石之气"的画作,对民初以来的中国画坛影响尤深。本文重点从画家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着手,通过对笔墨、构图、造型诸要素的分析,探寻吴昌硕画面之"气"在实践层面的具体体现,以期对其艺术语言和风格特征有更为深刻而明确的理解。

  • 标签: 吴昌硕 形式语言
  • 简介:什么是线?科学的解释是,线作为面与面的交界或物象边缘的绘画线条,是空间存在的一种形式:线作为物象特征的连续过程,又是点的运动在时间中留下的轨迹。空间和时间为线的两重性。

  • 标签: 中国画 西洋画 绘画线条 意趣 形体结构 感情色彩
  • 简介:  南闽七月,遍地流火.泉州花巷许厝埕.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工作室内外一片繁忙.约八十平方的屋内摆满大大小小已完成或正待深入加工的木雕和泥塑.卢思立正在进行李贽雕像的泥稿放大,由于屋内空间过小,他在屋外用塑料布搭盖了一个巨大的雨蓬.他时而挥刀弄土,时而凝神思考,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着闽南人喜爱的功夫茶.卢思立是当代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创的自然木雕,因才施艺,大量保持木材的原始自然形态.卢思立还广泛涉猎石雕、泥塑佛像、树脂工艺和城市环境雕塑领域,并且取得令人惊羡的成绩.……

  • 标签: 写神 出乎自然 卢思立城市雕塑
  • 简介:什么是"大地艺术"?在2008上海双年展中,墨西哥年轻艺术家马利亚纳·卡斯提罗·德巴尔一幅名为《没有人是明天》的影像作品(又叫《熵学》)引入了"熵"这个元素。这种以与时间密切相关"熵"为元素的作品让人联想到:在某种意义上,那个属于20世纪普遍的"原始主义"趋势一部分的大地艺术。

  • 标签: 大地艺术 影像作品 上海双年展 原始主义 20世纪
  • 简介: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东晋的顾恺之到近代的任伯年.他们都以东方独特的造型方式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发展史。与西方造型观相比,中国人物画在造型方式、观察方法、空间表现等方面都立足于本民族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其”以线造型“的写传统、“气韵生动”的传神品格更是独立于西方造型体系之外.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造型观 民族人文精神 “气韵生动” 中华民族 观察方法
  • 简介:信息时代,交互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从苹果iPhone系列到WIN7系统的横空出世,多点触摸式交互为新媒体领域带来一股强劲互动风潮。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兴起的多点触摸技术应用分析,并结合实验案例,发掘其在交互领域,新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及贡献,希望从艺术化应用的角度为交互概念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尝试方法。

  • 标签: 多点触摸 交互艺术 新媒体艺术 单点触摸
  • 简介:1998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正式颁布与说施,在它的指导下,全国各艺术与设计院校纷纷根据各自的教学情况重新调整和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由于对新目录的认识与意见的不统一,引发了关于如何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如何设置教学课程的讨论和学术争论,有时,这种争论非常激烈.

  • 标签: 专业设置 学科专业 教育设计
  • 简介:众所周知,近十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出版业的兴盛,各类高等院校数量庞大的教材需求成为众多出版社争取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效益的重点发展领域,其中,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市场也成为众多出版社逐利的战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同类教材,不同类型的学校联合编写教材,同一作者给不同的出版社编写内容趋同的教材,诸如此类不良现象使美术设计教材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仅教材质量令人担忧,由此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及产生的相关后果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

  • 标签: 教材需求 同质化现象 美术设计 高等院校 反思 编写内容
  • 简介:蘇州角直趙氏所刻《湘齋藏帖》是一部從清末一直延續到民國方刻成的斷代叢帖,其主人趙氏的家世生平、所藏明人尺牘以及《湘齋藏帖》本身的藝術、文獻價值,都有待進一步的發掘。本文通過蘇州博物館所藏《湘齊藏帖》殘拓,結合傳世墨迹與文獻,對《湘齋藏帖》的鍚刻與趙氏明人尺牘收藏進行梳理,以期封趙氏刻帖活動與書迹鑒藏有更深入的認識。

  • 标签: 《湘管齋藏帖》 趙氏家族 明人書迹 刻帖
  • 简介:当代书坛以隶书面目名世享盛誉不乏其人,若能跻身其列而又氧然自立诚非易事。北京乇祥之先生以其“祥隶”在林立名家中独树一帜,标致自高,传诵于当今,仅此便可推知其自有不凡之处。

  • 标签: 书法创新 隶书 王祥
  • 简介:中國古代書法理論著述數量宏富,晚清劉熙載所著《書概》則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集要與昇華之作。本文通過分析劉熙載《書概》中對各字體的表現態、風格特徵、審美規範等的論述,對書法藝術態的基本規律——變化與協調的辯證統一進行了探索,並對劉熙載'不齊而齊'的文藝理論思想進行了闡述。

  • 标签: 古代書論 變化與協調 “不齊而齊”
  • 简介:本文认为,对于书籍设计而言,必须要从多变量的信息中求得对信息的整体性思考。而如何从多角度去进行整体性思考,充分考虑书籍信息的结构、层次、导向以及表现形式,完思维方式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以具体的设计案例从现代书籍设计的不同方面试图阐明这一立场。

  • 标签: 书籍版式设计 完形思维 土家族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