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据现有文献资料,清内廷演剧机构南府、景山约成立于康熙朝,而终止于道光七年,共约一百四十一、二年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清代“盛世”期间的演剧状况。在南府、景山共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内廷所演戏不外昆、弋二种。据现有文献资料,从嘉庆朝开始有极零星的“侉”(乱弹)出现在内廷的舞台上,而其时的民间舞台“侉”已蓬勃发展,呈现出和“雅部”昆剧平分秋色之势,从这一点上——戏剧声腔的发展流变上说,内廷大大滞后于民间。

  • 标签: 清朝 演剧机构 南府 景山 昆腔 弋腔
  • 简介:鲁西南微山湖一带流行的“端公”,因为渊源不明而长期带有神秘色彩。本文认为:端公即古代傩祭仪式的男巫的别称,端公属于傩范畴,开坛、拜坛、请神等程序与傩表演基拳相同。称端公腔为“端鼓腔”或“端供腔”均为“望文生义”或“顾名思又”的音近之讹。鲁南端公渊源于淮扬一带的香火,唱词句格的七字句、十字句相同,流传至今的基本剧目亦相通。运河与淮河的交汇造成了香火支脉的流传。端公腔传人说祖辈从扬州兴化迁来是可信的。

  • 标签: 端公戏 傩戏 香火戏 运河文化
  • 简介:<正>《高文举》是明初南,在民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在各地的地方戏中,仍有根据《高文举》改编的剧目,本文即对《高文举》的流变及其改本《高文举珍珠记》作一考论。

  • 标签: 文举 珍珠记 还魂记 曲文 文林阁 戏曲研究
  • 简介:释比戏是羌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与其他民间戏剧不同的是,释比在文化表达上集祭祀活动、戏剧故事表演及宗教色彩于一体,融入民族视觉与听觉元素,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将羌族的文化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文化表达上对释比进行多层面阐释,可以进一步解读羌族的文化色彩与脉络,为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一定的基础。

  • 标签: 羌族 释比戏 文化表达 文化特征
  • 简介:衡山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较长,深深扎根于衡山这片土地上,为衡山人民所喜闻乐见。衡山花鼓的音乐主要分为川子调、锣鼓调、小调丝弦、过场音乐四大类,2012年正式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结合文献追溯,对衡山花鼓的历史沿革、音乐特色以及与其他民间艺术的兼容等进行阐释,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衡山花鼓的音乐文化,亦对于衡山花鼓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衡山 花鼓戏 音乐特色 艺术兼容
  • 简介:关羽,在中国戏曲中享有特殊地位。善演关羽戏是安庆弹腔(外地称其为徽调)的艺术传统,其早期的红净演员崔学京为发展弹腔的关羽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演关羽享誉剧坛的京剧创始人程长庚,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安庆弹腔关羽艺术传统,开辟了京剧关羽的新天地。一程长庚率三庆班以编演三国而独步京都剧坛,程本人则以老生和关羽双获"活鲁肃"、"活关公"之美誉。关于其出世之作,有两说:一说

  • 标签: 程长庚 关羽形象 弹腔 艺术传统 中国戏曲 安庆
  • 简介:参军戏是唐代重要的演剧形式,其发展历程可谓贯通全唐。在唐代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参军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变化,表演形态也几经变换,甚至在中晚唐以后出现了一种重要的角色类型苍鹘,但是参军的命名却从未发生任何变化。本文探讨参军发展中的变与不变,探究唐代参军命名的原则。

  • 标签: 参军戏 更名原因 唐代 演剧形式 发展历史 发展经历
  • 简介:文中刘霖教授简称"刘",课题组成员张宝华简称"张"。张:首先感谢刘霖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这次访谈。这次访谈有以下三个主要内容第一,您参与创作与改编样板时期的音乐作品有哪些?第二,把参与创作的过程和当时能想起的事对我们说说。第三,这些当中还有没有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张:很多文革时期的音乐不仅仅是在文革十年里产生的,有好多是不是之前就已经成形?刘:是的,比方说舞剧方面,最早是北京方面的《红色娘子军》。那是1964年的事,文革还没开始。上海呢,创作的是《白毛女》。这两个,都是在文革以前就已经有了基本的架子,都已经公演了。文革以后呢,这两个样板分别由北京和上海做了修改。那时候江青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修改意见。张:当时《白毛女》是歌剧吗?刘:不是歌剧,是舞剧。由上海舞校改成舞剧。

  • 标签: “样板戏” 音乐创作 《红色娘子军》 文革时期 《白毛女》 修改意见
  • 简介: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戏曲繁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为剧作家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天地.九十年代较之八十年代,现代创作比较活跃,然而,一些剧作家受过去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社会转型面前茫然不知所措,表现出价值观念的动荡、彷徨、浮躁的创作心态,他们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不知道如何反映现实,反映生活、反映人生,他们带着原有的思维定势用过去的目光审视今日的斑斓世界,塑造所谓的时代人物,于是我们很难看到真正的大作,很难看到感人的人生故事,我们遗憾地看到大量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还很肤浅,概念化、脸谱化、公式化、简单化成为现代创作中一个突出问题.

  • 标签: 现代戏 文化品格 戏曲艺术 价值观念 创作心态 观众定位
  • 简介:一自从王国维开始有关近代意义的研究以来,中国戏曲研究在质量和数量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曲学大辞典》等书,可算是汇集历年来研究成

  • 标签: 北杂剧 南戏 中国戏曲研究 宋杂剧 元杂剧 戏曲文物
  • 简介:一折子最初出现时,以"摘锦"或"摘汇"名之.作为一个戏曲概念,折子之名是我国建国初出现的,建国后,我国经济复苏蓬勃发展及其当时的文化学术气氛,营造了发展戏曲的有利条件,对戏剧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波助澜作用,折子从此界定.折子戏是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演出形态,凝聚着文学与戏剧的内在关联,即文学性与表演艺术的关系,数百年来,折子为戏曲舞台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画卷,勾勒出整个戏曲的一个概貌,探索其历史价值和新的审视,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程,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工程.

  • 标签: 折子戏 戏曲艺术 演出形态 表演艺术 文学性 唱腔艺术
  • 简介:眉户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临汾、运城地区和陕西大部分地区,又称“曲子”、“竹马戏”或“迷胡”,其内容清新活泼,朴实自然,多折射百姓生活。长期以来活跃在山陕黄河两岸,成为民众精神生活中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身为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戏,历史上几乎没有关于该剧种的文献资料可供查考,给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而后来的学者对其源流与发展问题的探究,虽取得一些进展,但部分结论仍缺乏合理依据。本文拟对该剧种的起源与演进展开更为详尽的论述。

  • 标签: 源流 山西南部 运城地区 百姓生活 精神生活 文献资料
  • 简介:《终极三国》原班人马再聚首,五个年龄相当的男生在一起,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在第二季《终极三国》的镜头以外,总是热闹非凡,趁着下大雨,赶紧躲到亭子里吃两口饭。导演要求想一些伤心的事好拍摄接下来的哭,结果却因为聊得太开心,心情怎么也低落不下来。外的他们都是同甘共苦的兄弟。

  • 标签: 《终极三国》 五虎将 演员 哭戏
  • 简介:张之薇(以下简称“张”):龚团长,您好!我们算是同行,也都是戏曲中人,虽然今天的我们都已经了解了戏曲的价值与魅力何在,但是我很想知道,在您13岁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什么驱使您选择走入衡阳戏曲学校学习湘剧?在那个年龄您的这个选择,您的家人同意吗?学习湘剧坐科6年,对您今天所从事的编剧事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吗?另外,当时您所在的家乡桂阳,湘剧的民间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 标签: 上海淮剧团 团长 编剧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演员 对话
  • 简介:四川目连传说与目连/王定欧/戏剧、戏曲研究,1996(1),83—90佛教与《目连救母》杂剧的诞生/(原刊失名)/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6(2),53—62目连戏中的舞蹈艺术/欧阳友徽//戏剧艺术,1996(2),43—53"花目连"剧目初探/文忆萱//艺海,1996(2),44—48

  • 标签: 目连戏 目连救母 论文索引 戏曲研究 戏剧艺术 民族艺术
  • 简介:<正>莆仙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已引起许多戏曲史研究者的关注,并多有从剧本、表演等方面探讨与宋元南关系的论述。现在我们单从唱腔曲牌与伴奏形式等方面来探讨莆仙戏与宋元南的关系。一、唱腔曲牌:莆仙戏是“联曲体”的剧种,它和宋元南一样,是通过许多曲牌联缀来演唱戏文的。因

  • 标签: 莆仙戏 宋元南戏 张协状元 唱腔 南北合套 永乐大典
  • 简介:在研究戏剧发生之时,百经常被当作戏剧的源头之一。如果我们进一步追溯百的源头,那么就可发现,除了上古时期的各种体育竞技外,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神仙方术乃是百的一个重要源头。

  • 标签: 方术百戏 百戏兴起 神仙方术
  • 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先生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中称,梅兰芳所藏清代宫廷画,"和北京图书馆所藏一部分以及周贻白先生所藏一部分,都是溥仪未出宫以前从宫中流散出来的,现在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两册共一百幅,是未曾流散出去的仍保存在宫中

  • 标签: 周贻白 清宫戏 故宫博物院 光绪年间 梅兰芳 图书馆
  • 简介:2016年6月1日,我院教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7岁。6月7日,国师生在八宝山殡仪馆送别王金璐先生。王金璐擅演剧目有长靠《挑滑车》《长坂坡》《潞安州》、短打《林冲夜奔》《战宛城》《安天会》《扒蜡庙》《恶虎村》、红生《古城会》《走麦城》《汉津口》等。他博采众长,戏路宽广,生前被尊为京剧武生泰斗。本期编者选取了一组王金璐先生生前照片,以资纪念。

  • 标签: 师生 京剧表演艺术家 《林冲夜奔》 《长坂坡》 博采众长 殡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