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虫草中的腺苷和腺嘌呤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KromasilC18色谱柱(4.6x150mm,5µm),流动相为1%乙酸甲醇-乙腈(V/V),流速0.9ml.min-1,检测波长为2600nm。结果腺嘌呤在0.59-1.18mg/mL(r=0.9998)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2.32%(n=6),腺苷在1.47-2.94mg/mL(r=0.9998)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5%,RSD=1.37%(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适用于人工虫草腺苷及腺嘌呤含量的测定。为人工虫草在临床医学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接种途经。方法对我院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老年人,5天后进行电话随访,统计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局部反应情况。结果共接种疫苗960人,随访650人,肌内注射局部反应发生率0.3%,皮下注射局部反应发生率1.23%。结论国产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宜采取肌内注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道内科临床上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道内科2011年06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进行,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35/36),对照组3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30/36),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率为5.56%(2/3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78%(1/36),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内科临床上采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明显,该用药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内分功能及泌肺功能,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有效控制疾病,且该方法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多糖肽类抗生素在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12月使用多糖肽类抗生素的住院患者,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病例727例,其中感染患者471例(占64.79%)。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均以呼吸道为主(分别占39.17%、45.98%)。多糖肽类抗生素用药天数平均6.06d(4403/727)。重症监护病房(ICU)、肿瘤科及神经外科患者使用例数最多,分别为148例(20.36%)、88例(12.10%)、81例(11.14%)。单用糖肽类患者338例(46.49%),联用种类平均达4.43种,三联及以上达99例(13.62%),联用频率最高的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类(20.48%)。多糖肽类抗生素中使用万古霉素450例(61.90%),使用替考拉宁260例(35.76%),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同用17例(2.34%)。共分离病原体847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1株,13.10%)、肺炎克雷伯菌(80株,9.45%)、铜绿假单胞菌(68株,8.03%)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4株,6.37%),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经多糖肽类抗生素治疗后有效490例,有效率为67.40%。727例患者中,用药合理86例(11.83%),基本合理315例(43.33%),不合理326例(44.84%)。结论该院多糖肽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对适应证的把握有待加强。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小鼠应激能力和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黄芪多糖的抗衰老作用机制。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黄芪多糖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然后行小鼠游泳耐疲劳、耐寒冷、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并比较黄芪多糖组与对照组血清MDA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黄芪多糖可以提高小鼠在低温环境下的耐寒能力,降低死亡率;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提高抗疲劳能力;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提高耐缺氧能力;同时使血清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衰老。
简介:[目的]探讨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染色(PeriodicAcidSchiff)及阿利辛兰AB染色(AlcianB1ue)组织化学分析法在检测软骨组织蛋白黏多糖含量中的运用价值.[方法]以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软骨为检测标本,分别采用PAS和AB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中蛋白黏多糖的含量.[结果]PAS染色法中软骨组织基质中的中性黏多糖呈紫红色,软骨细胞内为无色.AB法中软骨细胞周围的酸性黏多糖呈深蓝色,基质呈淡蓝色.此外,随着动物模型关节炎程度的不断加剧,即软骨组织中蛋白黏多糖丢失的不断增加,标本中的紫红色和深蓝色也相应减退,直至消失.[结论]PAS染色法和AB染色法能清楚地区分软骨基质中的中性黏多糖和细胞囊内的酸性黏多糖,并能对它们的改变进行量化分析.可作为软骨组织中黏多糖检测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的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比较,优化用药。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1组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治疗1组采用隔日肌注一次,治疗2组采用隔3日肌注一次,疗程均为1个月,随访1个半月。结果三组在用药前每周发作次数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在用药第18d、停药时、停药后半个月对照组和治疗1、2组疗效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治疗1、2组之间疗效比较则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平均医疗费用、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依次性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给药时间对于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相当,但采用隔3日肌注一次治疗方案为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粗江蓠多糖(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2Gy全身照射小鼠制造辐射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剂量(10mg/kg,20mg/kg,40mg/kg)的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辐射对照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2Gy照射后,胸腺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1),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经腹腔注射(10,20,40)mg/kgGHPS,再接受γ射线2Gy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G0/G1期百分数明显低于辐射对照组(P<0.01),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HPS可以缓解辐射所致的小鼠胸腺细胞G0/G1期阻滞,使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