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有效、易行、成本低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幼鼠胸主动脉,分别用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组织块贴壁法、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消化、传代,观察细胞形态,VIII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确定建立动脉内皮细胞体外细胞模型的最有效、易行的培养技术。结果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细胞纯度和细胞活力都远较酶消化法、机械刮取法、组织块贴壁法高。结论瞬间热处理植环法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可获取数量多、纯度高、活性好的细胞,是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最有效、易行的培养技术。

  • 标签: 大鼠 主动脉 内皮细胞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间—2012年6月间因肾绞痛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98例,其中男性患者103例,进行碎石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然后配合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和治疗准备,做好麻醉剂与镇静剂准备,然后使用仪器进行碎石治疗,根据患者结石质地和大小选择频率和时间,碎石后,使用水和排石药物对患者进行排石治疗。结果碎石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100%。198例患者中152例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比率为76.76%,27例患者进行复碎,比率为13.63%,总体治愈患者165例,有效率为83.33%,无效患者19例,比率为9.59%,14患者治疗失败,比率为7.07%。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绞痛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要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碎石治疗 肾绞痛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冲击波在双J管中应用。方法选用广东湛江海滨公司HB-ESWL-VD液电性碎石机对双J管滞留导致拔管困难进行体外冲击波后再拔管。结果19例患者中,16例成功拔出。结论放置双J管出现拔管失败时,可以首选体外冲击波,其操作简单、费用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双J管滞留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体外振动排痰机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得出结论体外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优于传统叩击排痰,并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缩短住院天数。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机 传统叩击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肱骨外髁上炎病人的疗效。方法肱骨外上髁炎的病人65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止疼药物加患侧肢体休息的治疗,观察组采用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对两组病人的治疗进行评定及比较。结果对照组病人治疗4周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周及4周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髁上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肱骨外髁上炎
  • 简介:摘要胸部恶性肿瘤预后差,体外循环(CPB)技术扩大了手术适应症,降低了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现对CPB辅助下胸部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发展概况、手术指征、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评价和展望等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循环 胸部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癌症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治疗风险大,治愈率低成为人们“谈癌色变”的重要原因。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在逐年增长着,对女性的生命安全造成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在治疗乳腺癌的方法选择时应以最好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为依据,尽量改善患者疾病的状况,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乳腺癌 胃肠腺体外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以输尿管结石作为基础病,探究体外冲击碎石术治疗的失败原因以及解决方案。方法对2010-01至2012-01于我院泌尿外科进行此种手术患者71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结果717例患者中31例患者碎石失败,失败率4.32%。其中长期结石刺激并发炎性狭窄患者5例,结石周围见肉芽组织或息肉患者7例,结石嵌顿输尿管壁9例,输尿管畸形狭窄6例,术后狭窄4例。结论输尿管的解剖结构、结石类型与直径、结石周围环境以及病史等因素都影响体外冲击碎石的成败。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失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治疗的护理,达到安全有效的促进结石的排出。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7年6月共1742例结石患者行ESWL的病例资料,通过观察结石的大小、结石的位置、患者的饮水量、排石的体位、患者的年龄等都会对结石的排出产生影响分析影响排石的因素。结果通过对1742例结石患者行ESWL碎石前的充分准备、术后心理护理,饮水指导,体位与活动,药物排石,有效的促进结石的排出。结论对我院1742例结石患者行ESWL碎石术后指导患者每日饮水大于4000cm,不同位置的肾盏结石体位排石,药物排石,补液治疗等护理方法的干预有效促进结石排出。对肾脏多发结石,较大结石(2.0cm左右),碎石后要减慢排出的速度,可以减少碎石术后石街的形成、肾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输尿管结石选择疼痛侧单脚跳动,促进结石排出。

  • 标签: 结石 体外冲击波 护理
  • 简介:摘要心血管手术中,如何进行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麻醉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外科技术的提高、应用止血药物、控制性低血压以及体温保护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本文围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点,将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筛选12h缓释的布洛芬骨架片处方,并考察其在体外的释放规律。筛选布洛芬缓释片体外释放方法。以缓释片在pH6.0介质中释药行为与目标释药曲线之间的相似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设计优化布洛芬缓释片处方工艺。结果表明,选用pH依赖型的丙烯酸树脂可以得到在体外12h释放达到90%的布洛芬缓释片,处方重现性良好,稳定性佳。

  • 标签: 布洛芬 缓释片 释放度 处方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泡输出率(FORT)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同一时间在本院行IVF-ET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4例,按FORT大小分低、中、高三组,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结局资料。由此评估FORT在IVF-ET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FORT与血AMH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12,(2)FORT低、中、高3组的受精率、优胚率分别为61.3%、63.8%、68.2%和26%、31.6%、37.4%,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脉处于无血状态。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碎石技术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门诊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是20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技术,冲击波源主要采用水下高电压电容器发生电火花,使局部水汽化而产生高能冲击波,经反射聚焦而击碎结石,使之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这种治疗方法使大多数结石患者免除了开刀手术之苦,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体位冲击波碎石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治疗过程患者无痛苦,不需要麻醉即可完成治疗过程。体位冲击波碎石术,多用于泌尿系结石,做好护理工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碎石成功率2。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结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实验组将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用正常血浆、无热原蒸馏水、0.9%的生理盐水、0.02%两性霉素B生理盐水和0.75%氟康唑生理盐水稀释为0.05麦氏单位(含白色假丝酵母菌1×107CFU/ml),对照组将上述各液稀释100倍,采用免疫沉淀试验(G试验)检测其10次(1-3)-β-D葡聚糖含量,并进行体外培养,以此探讨生理盐水、抗真菌药物对(1-3)-β-D葡聚糖体外检测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正常血浆葡聚糖含量为(92.5±14.2)ug/L,蒸馏水组含量为(94.5±15.2)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93.6±14.8)ug/L,两性霉素B组含量为(95.5±16.2)ug/L,氟康唑组(97.3±16.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正常血浆含量为(6.8土2.7)ug/L,蒸馏水组含量为(6.1±2.4)ug/L,生理盐水组含量为为(7.3±2.0)ug/L,两性霉素B含量为(6.8±2.5)ug/L,氟康唑组(6.7±2.8)ug/L,经统计检验组内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含量变化与液体介质无关,与真菌治疗药物无关,与真菌数量密切相关。

  • 标签: (1-3)-&beta -D葡聚糖 体外检测 两性霉素B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本组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411例,其中合并瓣膜疾病26例,高血压80例,糖尿病121例,慢阻肺75例,心律失常21例,脑血管意外14例。411例全部采胸骨正中切口,使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为桥血管,连续缝合桥血管共1623支,平均(3.9±0.8)支。结果400例患者于术后8~20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早期死亡(术后30天)13例,早期心梗1例,低心排综合征6例,脑血栓形成2例,2次开胸止血3例,房颤3例,消化道出血1例,刀口愈合不良2例。术后398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满意。但其影响因素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影响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低心排血量 并发症 房颤
  • 简介:摘要骨折愈合经过血肿期、机化期、骨痂期3个重要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影响骨折愈合存在诸多因素,其中应力与微动是主要的因素,两者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应力能产生微动,同时微动能改变应力1。应力与微动对骨折愈合不仅需要骨折端良好的接触,骨折周围基本的血运,而且力学和微动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 标签: 骨折愈合 应力 微动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