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的观察分诊与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总结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9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awWeed的SOAP公式进行分诊工作,总结分诊及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我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患者分诊准确率为95.6%,死亡1例。结论对于急腹症患者,及时准确的分诊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及早地得到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区及周边0~6岁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从而为本地区儿童体质的调理和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集调查的数据指标,并结合舌像、面像及问诊来分析判定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并观察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①518例受调查儿童,单一体质中健康体最多,且以0~1岁年龄为主;偏颇体质依次是肝火体、气虚体最常见。②兼夹体质中以肝火体为主的兼夹体质居多,其次是气虚体和怯弱体。③以气虚体为主的兼夹体质中男性多于女性。④单一体质和兼夹体质中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区及周边儿童中偏颇体质类型以肝火体、气虚体为主;兼夹体质中也以肝火体和气虚体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及加强对肝火体质和气虚体质的辨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分型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对我院38,例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原因、胸椎损伤节段、胸骨骨折部位及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及其他合并伤等相关信息放入分析列表便于进行分析。其中压缩骨折16例,骨折脱位14例,爆裂骨折4例,爆裂脱位4例。其中患者为完全性神经损伤为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8例,无神经损伤为12例。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20例。根据相关治疗结果制定分型方案。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研究发现患者损伤原因主要为交通和坠落,34例患者均为合并多发创伤和多发骨折。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具有致伤力迅猛、可导致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并合并多发伤或多发骨折等临床特点,现新的分类方法更适用于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也证实了胸椎第4柱这个理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脏的影响,研究其对心电图的改变,并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分型进行讨论,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32例慢性高原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432例慢性高原病中,窦性心率失常有216例,占总体的50.00%;右心室肥厚和倾向共58例,占总体的13.43%;高原T波290例,占总体的67.13%;电轴右偏130例,占总体的30.09%;束支传导阻滞共78例,占总体的18.06%。慢性高原病分为4个亚型,分别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衰退症、高原心脏病以及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结论慢性高原病会引起机体心电图发生改变,在心电图改变中,以轻度异常改变为多见,大部分在低海拔地区可恢复。对慢性高原病进行分型,不但可以促进对其生理病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侧重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钩骨钩骨折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法,以便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钩骨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损特点与预后,可以把钩骨钩骨折分成三个类型,Ⅰ型是钩骨钩尖端撕脱骨折,Ⅱ型是钩骨钩中段骨折,Ⅲ型是钩骨钩基底骨折,通过骨折分型,24例研究对象中有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4例。其中6例选择保守治疗,10例选择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例选择钩骨钩切除。分析24例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过5个月的随访,10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与6例保守治疗患者有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其他12例骨折全部愈合。根据疼痛评分与握力测试,患者骨功能改善明显,均优于术前,经手术治疗,术前并发症也彻底缓解。8例钩骨钩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比前两种治疗方法恢复快。结论钩骨钩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尤其是Ⅰ型骨折与Ⅲ型骨折的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如果Ⅲ型骨折出现移位,要切开复位后做内固定,而Ⅱ型骨折术前并发症较高,所以一定要及早完成钩骨钩切除。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应用瑞氏快速染色法染色检查疑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宫颈/阴道涂片,并将120例阳性患者涂片上的线索细胞形态进行探讨,内容包括上皮细胞内的细菌形态,及被细菌粘附的鳞状上皮细胞类型等。认为按细菌形态分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方法;另线索细胞按被粘附的上皮细胞类型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宫颈及阴道上皮组织的病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