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不同缝合方法及护理方法预防脂肪液化切口裂开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外科下腹部手术患者22例(观察组),选取2014年11月之前外科下腹部手术患者22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纵切口以立8字缝合方法进行缝合,严格处理患者术后切口渗液、脂肪液化,给予患者切口换药、间断俯卧、切口理疗、切口延期拆线等处理;对照组患者行纵切口以传统缝合方法进行缝合,术后出现切口渗液的患者应及时拆除此处1针缝线,采用甲硝唑进行冲洗,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给患者上药,采用蝶形粘膏拉紧患者切口处两侧皮肤,隔两天换一次药;详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其切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切口裂开率也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亦少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部肥胖且水肿、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患者腹壁纵切口行立8字缝合,其辅助切口理疗、延期拆线可有效预防与治疗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术中不同方式止血(缝合、双极电凝)影响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机体性激素、卵巢功能的具体情况。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卵巢良性肿瘤的60例患者(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随后采取等量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缝合组与双极电凝组,每组各30例。其中缝合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缝合的方法,而双极电凝组患者则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双极电凝的方法。结果双极电凝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缝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缝合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以及窦状卵泡数目等情况显著优于双极电凝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止血方法更具优势,在手术中医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止血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MII缝合套件和硬膜外针在半月板缝合术后疗效及缝合时间上有无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半月板前角及体部缝合的病例,比较分析MMII缝合套件和硬膜外针在半月板缝合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缝合每一针所用时间。结果MMII缝合组与硬膜外针缝合组在Lysholm评分和缝合每针所用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性。总结两种缝合方法,缝合套件操作相对初学者易于掌握,但经过训练,两种缝合时间无明显差异。而治疗效果也无明显差异。施乐辉公司的MMII费用昂贵,而用硬膜外穿刺针费用低廉,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包皮环切吻合器法治疗单纯包皮过长(对照组)与包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科2018年7月—8月收治的79例手术患者(对照组42例,观察组37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阴茎水肿率、愈合后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阴茎轻度、中度、重度水肿率、愈合后外观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治疗包茎患者中手术时间稍长、术中出血量稍增多,但在术后疼痛、水肿程度、愈合后外观满意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清创缝合术后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行门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后,给予相同换药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换药一次,研究组患者每2~3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7.4±1.1)优于对照组(8.7±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清创缝合术后间隔2~3天换药,更有利于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清创缝合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术后均需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在术后1d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2d进行首次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结果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为7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I期伤口愈合率(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为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在第一天时更利于伤口恢复,可降低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端侧缝合联合局部应用GM1对外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为周围神经长段距离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将A、B、C组建立右侧腓总神经缺损10mm的动物模型,A组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对照组);B组为神经端侧缝合修复组;C组为端侧缝合联合应用GM1修复组,与B组同样的端侧缝合方法缝合。进行大体指标观察及足印分析;术后20周进行电生理、透射电镜、甲苯氨蓝染色、HE染色、检查计算神经轴突数,测定肌湿重、肌肉横截面积比例分析。结果各组缺损远端腓总神经都有一定程度再生,在各个时期的胫神经功能指数无显著差异,A组、C组的大鼠右侧胫前肌复合动作电位、右侧运动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腓总神经功能指数、胫前肌肉湿重及肌细胞横截面积比例、神经轴突数目好于B组,而C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端侧缝合术后局部应用外源性GM1修复组神经再生质量、功能恢复情况和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结果均优于单纯端侧缝合组;2、外源性GM1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生长防止骨骼肌萎缩;3、端侧缝合联合应用GM1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在横切口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168例横切口剖宫产产妇作对照实验,将产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85例)产妇采用传统缝合方式,观察组(n=83例)产妇采用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对比分析不同缝合方式应用于横切口剖宫产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缝合时间与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横切口剖宫产产妇应用改良式真皮下全层间断缝合法,缝合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观察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切口硬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95.0%、切口感染率5.0%、切口裂开率0%、切口硬结率0%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62.5%、切口感染率12.5%、切口裂开率7.5%、切口硬结率5.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理想,不仅能够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速度,而且价格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