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 60例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化疗前后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观察两组药物外渗、静脉炎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化疗第 2天,观察组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化疗期间静脉炎、药物外渗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3.33%、 3.33%、 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0.00%、 26.67%、 4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科静脉化疗患者静脉化疗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降低药物外渗、静脉炎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 静脉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蚂蚁叮咬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将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10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蚂蚁叮咬过敏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共 7例,总结急救与护理方法。结果:经急救与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及时给予蚂蚁叮咬过敏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十分重要,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挽救其生命安全,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护理 急救 过敏性休克 蚂蚁叮咬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有40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来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的治疗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双号入院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所获得的效果,包括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蚂蚁叮咬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将 2018年 7月到 2019年 10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蚂蚁叮咬过敏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共 7例,总结急救与护理方法。结果:经急救与护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半年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及时给予蚂蚁叮咬过敏性休克患者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十分重要,能缓解患者的症状,挽救其生命安全,促进其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护理 急救 过敏性休克 蚂蚁叮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护理。方法:研究我院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用盲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参照组(36例),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观察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护理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97.22%)相比参照组(80.56%)要高(P

  • 标签: 吞咽困难 康复护理 脑梗死 假性延髓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 HD)联合血液灌流( HP)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 2018-2019年来我血透中心进行治疗的 105例患者中选取 3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 15例和对照组 15例。联合组采用 HD联合 HP治疗,每周 1次,连续 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 HD进行干预。 4周后将治疗前后的 β2-微球蛋白( β2-MG)、甲状旁腺激素( PTH)、尿素氮( BUN)、肌酐( Cr)进行对比,同时对瘙痒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患者经治疗后, β2-MG、 PTH、 BUN等指标水平明显降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HD联合 HP治疗能有效过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能安全有效地缓解其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HD H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整形中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间在我院进行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共 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各 44例,予以参比组患者常规复合皮移植术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2%,参比组患者为 79.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采取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质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烧伤整形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临床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性探讨,分析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评估真菌感染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因学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共3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n=151例),对照组为无真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n=15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真菌变应原和非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使用Student-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 须发癣菌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须发癣菌的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真菌感染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在就诊时需要注意是否由真菌感染引起。本文针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真菌感染进行相关性探讨,分析了真菌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有助于寻找诱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真正病原体,为临床门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真菌 变态反应 皮肤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光子嫩肤技术对皮损问题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皮肤疾病患者,根据修复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果酸换肤治疗,观察组行光子嫩肤治疗,对比患者的皮损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皮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光子嫩肤技术对皮损问题的修复效果更加显著,可考虑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疾病 皮损修复 光子嫩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的超声诊断。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患者 60例,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胆囊内结石的大小及数量,同时对急性胆囊炎的实质回声、周围状态、胆囊形态进行监测。结果:超声诊断,共计 49例患者为多发性胆囊结石,发生率为 81.67%,含结石直径< 0.9mm者 39例,占比为 79.60%,结石直径≥ 0.9mm者 10例,占比为 20.40%。结论:多发性胆囊结石和小直径胆囊结石是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最常见的原因。 胆囊结石的超声检查为临床研究急性胆囊炎合并穿孔的致病因素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及影像基础,也为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提供了影像学依据,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 穿孔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参与血小板生成的全过程。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水肿等,极少伴发意识障碍。本次报道临床所见1例使用rhIL-11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伴发意识障碍的病例,以为广大一线临床医生提供经验。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心律失常,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药疹性皮炎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培美曲塞药疹性皮炎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培美曲塞药疹性皮炎可能与其发挥干扰细胞代谢的作用有关,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避免治疗中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药疹性皮炎的机制和相关处理建议,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1例培美曲塞药疹性皮炎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阐述相关机制和处理建议。结果及结论:培美曲塞药疹性皮炎可能与其发挥干扰细胞代谢的作用有关,可通过对症处理缓解并发症,避免治疗中断。1 病例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8例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4例,对照组 34例,对照组采用手臂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短,治愈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有较高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有良好的康复状况,在手指小面积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场运用价值,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臂外侧穿支皮瓣 皮瓣修复 手指小面积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