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180例为对象,采用噎食风险评估量表评估噎食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查阅两组资料,对患者噎食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R软件构建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的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效能(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18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发生噎食61例(33.89%),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SDS、SAS、吞咽功能分级、咀嚼功能评分、衰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是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成功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研究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斜率较高(接近1),曲线面积为0.817(95%CI为0.759-0.871);霍斯莫-莱梅肖(H-L)拟合χ =1.334,P=0.323。结论: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噎食患者占比较高,常受到SDS、SAS、吞咽功能分级、咀嚼功能评分、衰弱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多因素结果成功构建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以温肺补气通络为基点,以氧化应激抗氧化为切入点,观察对肺纤维化小鼠模型肺组织ROS、SOD的含量的影响。探讨温肺补气通络方防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博来霉素一次性气管内滴注法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的ROS、SOD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各组小鼠血清中的ROS的含量不同程度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各给药组小鼠肺组织中ROS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1)。与空白组比,各组小鼠血清中的SOD的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各给药组小鼠肺组织中SOD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P<0.01)。结论:温肺补气通络方可以通过氧化应激从而抑制小鼠肺纤维化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背景:压疮的发,仁发展是一个由多种原冈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加之受到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限制,无法值接尢人体上进行实验研宄。目的:建立Ⅲ期压疮豚鼠模型,为压疮预防、渗断、治疗和发病机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根据缺血-再灌注原理,利用自制建模装置对豚鼠(n=3)左侧大转子处间歇性施加不同压力6.65,13.30,19.95,26.60,33.25,39.90kPa循环,诱导Ⅲ期压疮的形成,从大体、组织病理和行为学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备实验组创面颜色及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出现时间与压强大小成反比。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不同程度的痫理损害特征,6.65kPa组〈13.30kPa组,19.95kPa组〈33.25,39.90kPa组,其中13.30kPa压力时组织病理表现与人类Ⅲ期压疮最为近似。与对照组比较,施加不同压力的各组豚鼠饮食量、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比较,差异仃冠著性意义(P〈0.01):随着施加的压强增加,豚飘外观、精神状态、步态和性情逐步出现异常,其中6.65,13.30kPa组豚鼠行为异常最少。说明在13,30kPa压强下,采取缺血再灌注方式循环反复施加于豚鼠置侧大转予处,每天循环4次,连续12次(3d),后接5d硬痂下感染溶解期,可稳定重现Ⅲ期压疮创面,且对豚鼠行为学影响较小,可用丁需长期观察的压疮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山腊梅茎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模型大鼠抗氧化作用影响。方法采用反复烟熏加内毒素气管内滴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山腊梅茎水提物用药组。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山腊梅组给予灌胃,灌胃21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测定大鼠血浆中抗氧化相关物质MDA、SOD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COPD病理改变,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气肿明显,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山腊梅用药组肺气肿和炎症浸润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和血清抗氧化活性低于山腊梅各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山腊梅组抗氧化活性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山腊梅茎水提物可增强COPD大鼠抗氧化活性,对大鼠COPD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简介:背景:虽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远隔缺血后处理可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明了。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同时设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作对照。于缺血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隔缺血后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远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缺血周围区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果证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多重自我管理挑战,信息-动机-行为技能(IMB)模型因其在增强自我管理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IMB模型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接受IMB模型干预的患者在疾病管理、药物依从性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关键领域的自我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这些结果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策略提供了科学支持,指明了通过结构化干预优化患者管理策略的有效途径。
简介:摘要人体寄生虫学是当下医学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现代医学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在当下医学理论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病理教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对疾病发生过程和原理了解,更加有利于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工作开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理论知识,对指导实践来说,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的研究,则是从病理教学与人体寄生虫理论教学交互应用的方向开始,旨在为人体寄生虫学理论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实施交互分析疗法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救治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交互分析疗法救治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HAMD)和康复的依从性。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互分析疗法对于抑郁症患者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干预对烟雾暴露大鼠模型血清中IL-6与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味六君子汤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吸烟组;吸烟组采用烟熏法1制备香烟烟雾暴露大鼠模型,16周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B、C、D三组,进行为期4周的药物干预,随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升高(P<0.01,P<0.05),C组、D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降低(P<0.01,P<0.05;P<0.01,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加味六君子汤可降低香烟烟雾暴露大鼠模型的外周血致病炎性因子IL-6、IL-10的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人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BALB/c雌性裸鼠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两组均采用皮下移植成瘤法在裸鼠右前肢前臂皮下接种人恶性脑胶质瘤U251细胞悬液,建立裸鼠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肿瘤种植后第10天,裸鼠右前肢皮下明显触及肿块,提示造模成功;白藜芦醇组裸鼠用浓度为50mmol/L白藜芦醇溶液200灌胃,对照组裸鼠以等量等浓度二甲基亚矶生理盐水灌胃,每3日给药1次,共用药7次。第1次用药前记录肿瘤的最长径、最短径,计算肿瘤体积。每次给药后第3天测量肿瘤大小。完成最后一次测量后处死动物,完整取出瘤块。釆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标本中FOXP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miR-9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均成功建立恶性脑胶质瘤移植瘤动物模型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第10天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12.94±10.17)mm^3,对照组肿瘤体积(6.46±2.67)mm^3。第1、2、3、4次给药后,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5.58±16.41)mm^3、(32.33±17.62)mm^3(58.81±7.66)mm^3,(97.67±20.76)mm^3,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2.02±8.71)mm^3、(30.73±15.74)mm^3、(52.88±20.03)mm^3、(88.50±37.01)mm^3,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5、6、7次给药后,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14.94±29.35)mm^3、(237.42±23.3)mm^3和(231.27+12.6)mm3,均小于对照组的(191.71±53.79)mm^3、(314.67±24.4)mm^3和(374.03±21.6)mm^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802、-5.114、-6.320,P值均<0.01)。白藜芦醇组FOXP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60±41.75,低于对照组的165.51±16.31,miR-9相对表达量为0.971±0.369,高于对照组的0.49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8、2.878,P值均<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恶性脑胶质瘤模型裸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的变化,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AR可能作用机制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的理论指导。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SemiR1的造模方法制备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AR组、玉屏风颗粒组,进行为期10天的药物干预,随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R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升高(P<0.01,P<0.05),玉屏风颗粒组无统计学差异;与AR组相比,玉屏风颗粒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可降低AR大鼠模型的外周血致病炎性因子IL-10、IL-17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