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Gamma钉治疗、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FNAA)、动力髋螺钉(D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Gamma钉内固定、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对比三组术后疗效。结果Gamma钉组和PFNA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均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mma钉组、PFNA组、DHS组的术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0%、93.3%和83.3%;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Gamma钉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与Gamma钉组分别为10.6%和6.6%;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PFNA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创伤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式。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对57例股骨近端骨折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30例作为单一内固定组,使用内固定治疗方式,27例作为组合内固定组,使用组合内固定方式,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一内固定组的手术出血量平均是(143.7±36.5)ml,平均手术时间(78.2±10.3)min,对照组是(278.4±74.8)ml和(105.1±21.9)min,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平均追踪观察时间为(20.5±3.3)个月,两组的愈合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临床中可以使用髓内钉固定,降低患者出血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确保患者能够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护理的44例颅脑损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7岁,平均44.5岁,病因如下摔伤10例,殴打5例,交通事故25例,其他原因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预防出血、加强对留置管的观察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颅脑损伤疾病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所产生的的症状,它不仅能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服务水平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中医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西医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控制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结果中医治疗组糖尿病控制效果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相近(P>0.05);干预后中医治疗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中医辨证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血糖达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的整体护理方式及施行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1月9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分组,对照组进行基础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整体护理。比较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腹胀、恶心、腹泻等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护理前后患儿焦虑心理表现、睡眠质量;臀部皮肤发红等小儿消化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小儿消化不良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腹胀、恶心、腹泻等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表现、睡眠质量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表现、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臀部皮肤发红等小儿消化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儿不良情绪,加速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排便,改善睡眠质量,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生产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试验研究对象,对个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研究要求的100例纳入本次试验研究序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对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分娩受阻时采取紧急剖宫产,对比分析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临床结局情况。结果阴道顺产成功率为56.67%,试产失败的产妇则改行急诊剖宫产,9例继发性宫缩乏力,5例自愿放弃试产,1例先兆子宫破裂;4例胎儿宫内窘迫。83例行剖宫产,产妇出血量、产后发热率及住院时间阴道试产组与剖宫产组间差异显著,且剖宫产组均多于阴道试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选取阴道分娩,临床可行性高,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产妇能够快速恢复身体机能,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后踝骨折固定手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81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41例,后内侧入路治疗)与B组(40例,后外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失血量、X线暴露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A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相较于后外侧入路,后踝骨折固定手术中后内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与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失血量与X线暴露次数、不良事件,在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上与后外侧入路方式效果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股沟疝气患者时使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腹股沟疝气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将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1.22±0.34)cm,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06±0.93)cm,t=21.318,P=0.000;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01±2.4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47±3.32)mL,t=11.051,P=0.000;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2.78±1.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4±1.32)分,t=13.130,P=0.00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4.043,P=0.044。结论在腹股沟疝气治疗的过程中,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降低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使患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三种不同的下颌骨处理方式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37例舌癌病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9例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B组15例行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和C组13例行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骨术式。评价舌癌联合根治术中不同下颌骨处理方式的可行性,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7例舌癌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远处转移1例,同侧下颌骨颊舌侧龈黏膜切口和保留的下颌骨均无肿瘤复发,下颌骨不同的处理方式与舌癌术后复发率及复发部位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最好。结论对于舌癌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及舌侧黏骨膜时,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式优于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骨术式临床评价优于下颌骨矩形切除术。